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Super User

Super User

Cannot find interview/214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214/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文:鄒玉霞

康華自上個月一直為《打轉教室》忙,往北京錄影後,轉到深圳演出,聖誕節再回到香港藝術中心重演,假期後才安定下來做戲。一月有新戲《晴雯與寶玉》,是和御東昇第二度合作的長劇。

演員排戲有默契

近年新秀演出機會多,彼此合作也多,康華表示,往日不容易担正做主角,現在多了政府資源鼓勵新秀,工作量增多,演出的戲碼也豐富起來,但多數每劇目祇做一場,很難有機會重做,康華担心做得不夠好;其實年青人都願意多排練,從排練中琢磨演技,當然排得越多就越好。

自去年九月做《三打白骨精》,康華邀請東昇演出,接着又在粵劇做折子戲《大斷橋》,大家有了合作經驗,也夾得很愉快。

新劇紅樓夢《晴雯與寶玉》,康華屬意東昇,東昇之前做過《情僧到瀟湘館》,對寶玉這人物有點體會,便一口便應承。她說「女文武生都帶點脂粉味,演寶玉比較有優勢。」多數花旦會做黛玉,康華作風新穎些,要做晴雯,「少比較便可以多些發揮空間,我盡量配合,到時我們會一起度劇本。她的新編劇注重氣氛,換景不落幕,縮短時間。演員要排戲,大家有默契。」

東昇康華台上做拍檔,私底下老友鬼鬼,同樣愛看京崑,經常網上互傳看劇心得,有商有量,所以遇上適合角色,一拍即合。年青人在一起,有自我想像空間,好朋友合作也有一定的適應力。

對於傳統劇,東昇盡量跟着固定模式做,她認為演戲模式沒有對與錯,只有好看不好看,傳統某些地方可以改變,要看自己的演繹能力。前輩們經驗豐富,她樂於接受前輩意見;她還有一班知心戲迷,演出後都給予她善意提點:「嘗試不同的戲,學的還皮毛,當然有不足,盡量多學多看戲!」

學習判斷和思考

康華覺得做演員還要學習判斷和獨立思考,才能有新領域,才不會隨波逐流。前年演的《畫皮》,服裝頭飾不跟傳統,給人耳目一新感覺;用影子舞表達鬼物的神秘詭異,這個靈感既可減少布景的開支,同時令觀眾容易理解劇情,有創作性又節約。其中一段戲講食人心,康華配合很多身段,加上話劇元素,從身體扯出鮮紅紙卷製造血淋淋視覺效用,新意念豐富了劇情,加強劇場效果。

演紅樓夢,她不跟潮流,林黛玉不是她要演的角色,反而把焦點落在少人注意的晴雯,這又是她的新主意,服裝,布景、燈光都有新概念。《晴雯與寶玉》,康華演性格率直的晴雯,與寶玉產生的愛情不是男女間的一般矛盾,晴雯對生活和工作有某程度的追求,與康華個性有點相似,她希望給《紅樓夢》帶出第二個故事。

爭取年輕觀眾認同

學戲演戲看戲外,康華不忘看書增加知識,希望演出更貼近人的生活:「戲曲要進步,人也要進步!」

參加了八和的油麻地場地伙伴計劃,康華有三年時間在該場地磨練的機會,對一些從未看過的戲,以前是做足功課才演出,但現在演出多了,有時幾套戲一齊排,響排時間很緊,的確有點吃力,但和不同的對手演戲,可以學習從排戲取得默契。

看着女兒對藝術追求的熱忱,父親廖儒安編寫了一連串度身的劇目。康華唯美,舞台上一切以美為基礎,曲美、詞美、身段要美、表演程式和化妝都要美!兩父女有商有量,有時修改某些曲式,將一些口古美化寫成小曲,她希望舞台整體表現得文雅和有內涵,她要求自己有進步,不能停滯,在年青觀眾中取得認受性。

愛上粵劇無悔當初

愛上粵劇,康華無悔輟學,選擇走艱苦的演員路,她見到自己的堅持露出曙光,過去數年演的新劇目為觀眾帶來新鮮感,由早期百多觀眾,增至現在平均四、五百位購票入場,演「白蛇傳」更高達七百多。這證明戲碼配合演員有一定的賣點,而悲劇又最容易吸引人。藝術最終目的能引起共嗚,要令觀眾從欣賞中取得共嗚,思考回味,她覺得不能因循苟且,演員之間要有交流和適當的加入新元素,她希望有自己的突破和創造力。

完成中學才全身做戲的御東昇,也有個為粵劇而放棄學業的妹妹,兩姐妹合作無間,東昇粵劇團越做越旺場,他們的觀眾同樣是累積得來的。較諸康華,東昇台期不比她密,但東昇一開戲,少則三日四場,多得七日八場,這兩年父親為劇團搞了幾齣大型排場戲,一通鑼鼓起碼打足十天以上,東昇都能應付自如。做戲這條路難行嗎?年紀輕輕的東昇說:「做戲不易,但做人更難。」若問對自己的選擇,她會絕對地「無悔當初」。


Cannot find interview/210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210/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撰文:飛濤 圖:蕭弘毅、周嘉儀

「茅威濤封箱了!」的震撼消息傳來,大家都在想:茅毛將近知天命之年就不演了嗎?幸好,原來祇是那齣演了廿二個年頭、由劇團原生代演出的《西廂記》要「封箱」而已,是茅毛最後一次飾演的張生在舞台亮相,讓那風雅瀟灑的形象為觀眾留下「永恆」的記憶中,還有這「封箱」盛典是個巡演活動,早前已完成了北京、杭州、深圳三站,本月將先後在上海和香港獻演。不過在這期間,其實茅毛正在密鑼緊鼓排演一齣新戲,就是於本月初為國家大劇院「新春演出季」首演的「重磅大戲」──《江南好人》,在劇中將飾演歌伎沈黛,是她從藝三十多年以來首個旦角,但在部份劇情會化身為表兄隋達,游走於兩性之間,端的是對她藝術轉型的巨大挑戰。

走在越劇浪潮的尖端

茅毛,來自浙江桐鄉的姑娘,從八二年參加首屆中國小百花越劇節奪得「金獎」,成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當家小生,就一直走在越劇浪潮的尖端。當然,她和前輩藝術家一樣是從演傳統老戲開始演藝生涯,在八三年首次組成的赴港演出團,擔演尹(桂芳)派的經典折子戲《何文秀.哭牌算命》和《沙漠王子.算命》,以及《五女拜夀》和《漢宮怨》全劇;但不到三年的時間,她便在第二次赴港主演的《大觀園》和《唐伯虎落第》,以至其後的《陸游與唐琬》、《胭脂》和《西廂記》都包含著新的元素,有別於當時其他劇團的演出。

九一年首演的《西廂記》是個分水嶺,儘管戲軌是傳統的,但從服飾穿戴、燈光舞美到表演技巧都已注入很多新思維,茅毛的張生穿上改良「對披」,配合向「川劇」學習的踢「褶子」功夫(注:即飄逸地將衣袍前後踢起),在旋轉高台上、變幻立體的燈光效果下,演出與鶯鶯待月西廂下的情景,充滿詩情畫意,令觀眾眼前一亮。九七年,茅毛和剛從日本遊學歸來的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首次合作,演出由他執導的《寒情》,她要飾演再不是傳統越劇的才子,而是拿劍行刺秦王的俠客義士荊軻,真有點像當年她的老師尹桂芳演愛國詩人屈原的那股勁。《寒情》的成功,令茅毛的雄心更壯,大膽地剃頭演出魯迅先生筆下狷狂的《孔乙己》,以及其後以寧波「天一閣」藏書樓為歷史背景的《藏書之家》中,那個抱殘守缺、艱辛執著的藏書人范容。

到零六年的秋天,為了紀念越劇誕生百年,茅毛以「穿越百年.感受經典」為題打造了新版《梁山伯與祝英台》。驟眼看來,茅毛的梁山伯好像回歸傳統形象,她憑著精湛的演技圓了恩師尹桂芳「以尹派塑造梁山伯」的夙願,大段傳統唱腔極具「尹派」神韻,但在《高山流水》、《思祝下山》、《樓台相會》、《山伯之死》、《英台哭墳》和《化蝶雙飛》都加插了許多新意,尤其是《梁祝》全劇手持的紙扇形象,和在尾場從底景升起的兩把紙扇,代替了傳統的蝴蝶,意念新穎特色,可見茅毛對「我們要在創新中繼承,而不是繼承中創新」的堅持。

學著捨得.懂得放下

《西廂記》是越劇「黃金十年」的作品,是這個劇種至今唯一獲文化部「文華大獎」的優秀劇碼。今次「原生代封箱演出」,茅毛並無傷感、遺憾,因為這個經典劇碼已傳給青年演員,它的創新和突破已到了極限,故採用了久違的梨園傳統「封箱」儀式,為當年現代詩化越劇的代表作,畫上完美的句號。

茅毛的張生,曾夥拍過陶慧敏、顏恝和何英三位花旦演出。陶慧敏美艷得令人著迷,也是這齣戲九一年首次來港演出的鶯鶯,但她的嗓子一感冒就會變啞,多次開幕前都怕唱不出聲而哭起來,要張生柔聲柔氣的哄她,何英則是較大氣的鶯鶯,但數最、最有女人味的,就是有一副天生好嗓子的顏恝,所以今次「封箱演出」要把遠嫁澳洲的她請回來合作。

要有新的嘗試.就要再做新戲

自新版《梁祝》面世,茅毛已經六年沒排過新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越來越懂得,要學著捨棄,學著放下,學著向古人那樣去生活。「封箱」《西廂記》是對傳統的敬畏。但此舉不是止步,而是帶著對傳統的敬畏之情,再創新高峰。

茅毛的粉絲大多是女性,這一定是因她演小生的緣故,所以她認為「女小生就該欣賞各色美男,才會在舞台上塑造出女戲迷心中的最佳男人」。此次,她大膽挑戰,決定將布萊希特經典戲劇《四川好人》改編成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由劇作家曹路生與導演郭小男一起把故事背景搬到江南,在保留原劇作叩問社會、關注民生、衝擊道德的同時,將婉約的越劇與絲綢、評彈、小調等江南元素融匯其中。《江南好人》的主創團隊還包括藝術顧問世界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曼弗萊德•貝爾哈茲、中國布萊希特戲劇研究專家丁揚忠,以及舞美設計黃楷夫,越劇作曲家翁持更、劉建寬、胡夢橋,燈光設計王瑞國、服裝設計王秋平、形象設計師毛戈平等。

傳統越劇的才子佳人話語模式,在《江南好人》中較難對位了,它只有騙子、傻子、歌伎以及冷冰冰、赤裸裸的亂世風景,還有對人性與社會的思考和認識。中國的越劇與布萊希特戲劇牽手,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茅毛自為「戲劇界的唐吉訶德」,總是拿著長矛向前衝,要令越劇年輕化、都市化,希望探索戲曲還有甚麼可能性可以吸引當代年輕人。

還我女兒裝原來不容易

《江南好人》的最大亮點是茅毛首次演女性角色。她最初很輕鬆地說:「只是還我女兒裝而已!」不料排練的進度接近六個月,比以往足足多了一倍,因為到了實際操作,她就發現之前三十多年的翩翩小生程式化表演全用不上,演和唱都要重新學起。經過近半年的摸索,她終於找到了類似蔡琴、毛阿敏的女聲唱法,借用評彈女藝人的形象,心裡盡是想著自己是梅蘭芳、是男旦,去模仿女性,靠近角色。在去年十一月的新聞發佈會上,媒體觀看了主題MV《憶江南》,茅毛在劇中分飾一女一男兩個角色:清代女性形象的歌伎沈黛,和現代西裝禮帽中性打扮的表兄隋達。她還笑說演了沈黛以後,可能會增添一批男粉絲哩!


《江南好人》劇情簡介:
有位神仙下凡尋訪好人屢次遭拒,唯有歌伎沈黛收留。為表感謝,神仙送她小綢緞店,並勉勵其繼續行善。刁民惡商等輪番上門,又遭愛人欺騙,沈黛不得不數度易裝,以表兄隋達身份出現。現實冷血的隋達最終被眾人以謀殺沈黛罪名告上法庭。庭審現場,隋達無奈當眾易裝,露出沈黛面貌,並發出無奈叩問:「為甚麼惡人受尊敬?為甚麼好人遭欺凌?老實貧困死,貪婪享終身?卑賤少廉恥,世德無誠信!」……


封箱大典
「封箱」是中國戲曲傳統的重要俗禮。每年歲末,戲班例行封箱典禮,將各種演出用具整理歸箱,貼上「封箱大吉」的封條,至來年「開台」以前,不得再開箱。是次《西廂記》的「封箱」寓意有所不同,是指茅威濤演的《西廂記》告別舞台,該劇交由她的下一代繼續發揚光大,有承先啟後的重要意義。

《西廂記》封箱儀式由上述歲末俗禮演化出來,於該劇完成最後一場演出後,樂隊高奏劇團團歌,在音樂的旋律中,將四位主要演員(即:張生、鶯鶯、紅娘、崔夫人)的戲服一一存入衣箱,用兩根紅綢封住,完成了原生代和新生代演員之間的接棒。


Cannot find interview/150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50/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文:梁力

由盛世天戲劇團與廣東粵劇院聯手推出的新劇《觀音情度韋陀天》將於本月底至下月初在新光戲院演出;陳好逑、吳仟峰主演的《金玉觀世音》早已珠玉在前,以同一劇本為基礎的《觀音情度韋陀天》又有什麼吸引力呢?



一個劇本兩個版本



《金玉觀世音》上演之時,丁凡、蔣文端專程來港捧場。演後,編劇李居明對他們表示:「此劇原本長達五個小時戲,刪去幾大段戲,成為了目前所見的《金玉觀世音》版本。刪戲的原因一方面基於演出時間所限,另一方面〈智勝北狄王〉、〈窮途說法〉等戲段內藏佛理,怕一般觀眾看不明白。」



丁凡看了原劇本後,非常讚賞,於是李居明便與廣東粵劇院聯手將《金玉觀世音》未能表述的情節進行重新整理,炮制出一個新的劇碼——《觀音情度韋陀天》。該劇以妙善公主與韋護將軍的成長經歷貫穿始終,描寫兩人從童年之伴,到萌發愛情,再發展到生死愛恨的命運糾葛。其中穿插了妙莊王與妙善的父女親情、妙善對眾生民眾的悲憫之情。蔣文端說:「在這個版本中,妙善公主與韋陀的愛情戲加強了,悟道的過程豐富了,正邪雙方的鬥爭非常激烈。整齣戲展現了和平與戰爭、犧牲與貪婪、大愛與小愛之間的角力,在戲中將善意、和諧、溫情的理念傳達出去。」



大製作彰顯唯美



作為本年度的大製作,廣東粵劇院動用了劇團的演員陣容,製造出龐大的群體場面,四位主演皆是國家一級演員,丁凡飾演韋陀、蔣文端飾演妙善公主、林家寶飾演大駙馬、曾小敏飾演九尾狐。邀請國家一級導演王佳納執導,音樂家卜燦榮擔任音樂唱腔。在服飾設計參考了雕塑、繪畫中的菩薩形象,使妙善與韋護的服飾具仙氣。



蔣文端認為戲中有很多精彩新穎的表演手法,給自己的表演帶來了不少新的激發點:「劇中由於父女決裂,妙善公主被貶到紫竹林思過。被貶途中,妙善目睹眾生苦難,這裡有一個非常細緻的感悟過程。戲裡為生動表現郊外逃生、蛤蟆等情節,特意編排了舞蹈式的戲曲身段,通過以小現大的手法多角度展現妙善被趕出宮後經歷生、老、病、死、苦,經歷戰亂以及心念父王的情感,闡述『萬法唯心』的道理。一場戲換四次景的表演手法亦是前所未有。」



該劇的高潮講述,由於大駙馬進讒言,妙莊王要以愛女一眼一手為藥引,妙善放棄了韋陀搭救的機會,為父王獻出了自己一臂雙目。「『挖目』、『斬手』等情節在舞台上原本是很難展現的,但導演採用了意象化的形式表現,使這些情節變得具有詩意唯美。」



蔣文端說:「戲中的妙善公主性格溫和,因為作為佛,觀音遇到任何事都不會表現出大起大落情緒。通過演繹角色,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也好像心境平靜了很多。」



海峽兩岸粵韻傳情



十月份,蔣文端亦經歷了藝術歷程的第一次——首次到台灣演出。廣東粵劇院於十月下旬赴台北參加「兩岸城市藝術節——廣東城市文化周」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整個活動以《粵劇經典折子戲晚會》作為開鑼大戲,我在中山堂正式上演了《唐宮香夢證前盟》之〈癡夢〉,另外還上演了充滿廣東風情的《倫文敘傳奇》全劇,這樣的機會是十分難得的。」返回廣州後,蔣文端一刻也不能鬆懈,《觀音情度韋陀天》於十月底在廣州友誼劇院進行兩晚首演。廣東粵劇院有意將該劇打造成戲劇元素濃厚的文化品牌,到廣西、上海、北京等地進行巡演。


Cannot find interview/149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9/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文:梁力

無論是香港觀眾還是內地觀眾,都習慣地將「湛江粵劇團」與「梁兆明」畫上等號。兆明投身湛江的粵劇,屈指算來已經二十二載。最近,他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湛江赴港定居。二零一二年,成為了他藝術與生活的轉折之年!



惜別湛江的原因



梁兆明去年申請優才計劃,今年初獲批與家人移居香港。作為湛江粵劇團團長,兆明一直演至今年七月任期屆滿後才正式離團,他表示:「畢竟對劇團很有感情,雖然決定了來港定居,亦要將台期演完,尤其是七月初劇團到新加坡的演出,幾位在湛江出身的文武生一起同台合作,是個難得的機會,留下了很深刻的回憶!今後我的發展重心就在香港了,與湛江粵劇團還將會有其他形式的合作。」



講起選擇居港的原因,兆明說:「在湛江粵劇團已二十二年,擔任了兩屆團長,行政工作很繁忙,自己一直很想專心演戲。在過往多年與香港粵劇舞台的接觸交流中,感到香港有較多學習機會,且香港粵劇巿場發展更廣闊,希望可作多方面嘗試,因此便選擇移居香港。」



在生活方面,兆明與太太麥文潔和兒子目前居住於北角,問及是否考慮鄰近新光戲院,兆明表示:「主要是兒子考入了北角一間比較理想的幼稚園,因此就選擇了北角。移居到一個新的地方,需要適應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目前正在努力中。」



新光十月台期是個新起點



兆明定居香港後的第一個台期將是十月十八至二十一日在新光戲院與陳咏儀合作的五日六場演出,這台戲是由班主高太主辦的,「高先生、高太在這十年來一直很支持我的發展,我在港的演出事務亦主要由他們主理,我現在是真正的專心演戲了。」這次演出的戲碼都是林家聲的戲寶,包括《三夕恩情廿載仇》、《戎馬金戈萬裡情》、《煙雨重溫驛館情》、《情俠鬧璇宮》和《無情寶劍有情天》。



兆明與詠儀的舞台合作源於清裝戲《德齡與慈禧》,兆明飾演光緒皇帝,咏儀飾演隆裕皇后,兩人在該劇對手戲雖然不多,但兩個人物激烈的心理較量卻是該劇的一大亮點。「這次與咏儀是第一次組班演出,亦是我全力在香港發展的一個新起點。師傅林錦堂很支持我們,這些戲師傅都演過,他很有心得,其中《煙雨重溫驛館情》這齣戲我與咏儀都是第一次演,因此大家都非常努力磨合。」

 

不同的模式一樣的真情



兆明是國家一級演員,在國內已獲得了不少獎項,選擇在港重新開始事業,舞台適應性的問題亦是大家關注的。對此兆明表示,兩地對演出的運作習慣不同,各有各優點。「以往在湛江粵劇團,一套新劇至少有半個月至一個月的全天排練時間。而香港則要考慮排練成本的問題,因此排練的時間短而且非常寶貴,作為文武生,排練前就要做充分的準備,在短時間內與對手完全默契,這些都很考功夫,這種模式亦會使舞台氣氛比較生動,個人發揮空間較大。」


兆明在港戲迷眾多,過往已成立了一支「湛江、心美、兆明好友開心啦啦隊!」匯聚戲迷,如今,兆明全力在港發展,與戲迷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因此,將於十二月十二日正式成立「梁兆明戲迷會」,並提前於十二月三日舉辦戲迷聯誼活動,相信這亦是一眾戲迷朋友盼望的開心時刻。雖是與過往不一樣的演出模式,但兆明與戲迷的真情互動卻始終歷久常新。


Cannot find interview/148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8/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劉惠鳴今年有個很精彩的夏日長假,逗留美國足足一個月,整個七月份,由東岸紐約到西岸三藩市再南下加州洛杉磯,馬不停蹄非為旅遊而是工作,最後往酷熱的阿利桑拿訪拉斯維加斯,在賭城小歇數天卻沒有下注,但她此行是大贏家,滿載而歸。



贏了些甚麼?



阿嗚認真地想:「讓我數數看,第一次去美國就巡迴演出,場場爆滿十分成功;每個演出場地環境不同,汲取許多寶貴的外地舞台經驗;領略當地華僑豐盛的人情味,獲得熱情的接待、衷心的讚賞和真誠的友誼;有幸相遇幾位演藝前輩和粵劇名人,得到他們的指點教路;演出做了善事,幫了人自己也開心;雖然每天都很忙,忙排戲、演戲、唱局、飯局,見客、拜訪前輩,還要兼顧香港的事務,關注新演劇本和角色安排,計算住時差做事;又因為七大箱行李超重站站付費損失慘重,整個行程沒有賺到大錢,但賺到很大的快樂和滿足感。」這絕對是個成功的旅程。二零一二年的七月,在她的演藝歷程中也許是個新階段的起步點。



開心排演家庭喜劇《代代扭紋柴》



八月初回來,顧不得日夜顛倒的時差效應,即已投入工作,九月初彩鳳鳴劇場有四天檔期,演的都是熟悉劇目,與拍檔花旦陳咏儀早有默契,這台戲壓力不大。壓力大的是她的粵語長片系列,九月底上演的《代代扭紋柴》。



早前聽她說,很想藉這齣戲改變觀眾對粵劇的一些固有印象,粵劇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表演,不是要台上台下一齊掉眼淚才感人。這是個家庭喜劇,她要製造一個家庭影院,所以劇中有一家人吃晚飯的情節,飯桌上既溫馨又搞笑,觀眾一家大細來看,看得開心,又有倫理教育意義。



自從和南姐拍檔演出第一套粵語長片《十二欄杆十二釵》之後,她的要求和期望一次比一次高,演出一次比一次成功。《代代扭紋柴》的劇本改編交給鄭國江和李名亨,一早就寫好了,非常順暢,完全沒問題。倒是原劇的人物,包括任劍輝、羅艷卿、梁醒波、譚蘭卿個個都是好戲之人,誰能代替?功力稍弱都學不到他們的神韻,選角令她很費心。



這次談話,見她眉頭不曾皺一下,必是想通了。她說:「演員要演自己,不是模仿人,只要角色選對了,他們自然會發揮到最好。梁醒波的角色由尹光叔做,譚蘭卿的角色由嘉鳴姐做,羅艷卿的角色由燕姐做,這幾位都令我好放心。」



今次的演出場地也特別,在伊利沙伯體育館,勝在座位多。由於《代代扭紋柴》是窮家戲,沒有豪華布景和服飾,所以舞台設計要豐富些,要多些色彩。創新的三面舞台,用實景,舞台大走動位多,全場不落幕,以粵劇形式表演有一定難度,也是一項突破。



月初大夥兒已開始排戲,她說感覺很好。每個角色都選對了,各自有所發揮。「這齣戲跳出了生旦擔戲的框架,基本上是群戲,由爺爺、嫲嫲,到爸爸、媽媽,到囝囝和太太,三代同堂,在同一屋簷下總會生磨擦,加上一家人喜愛鬥氣、認,惹出不少笑話,營造現場搞笑氣氛;最後是患難見真情,彼此相親相愛,和氣團圓。古語有云:家和萬事興。最後囝囝榮封駙馬,光宗耀祖,一家富貴和樂。是個大團圓結局,又很切合香港粵劇觀眾口味。」



畢竟劉惠鳴是年輕一輩,思維不同,有膽色有勇氣實踐新概念,這台戲,她還請了「春天舞台」做宣傳,一改粵劇人作風。期望中,新劇在伊館舞台上呈現的面貌,也是煥然一新的。




美國巡演收獲豐富



從美國返港,回到工作崗位,劉惠鳴仍陶醉在美好的回憶中。此行是她的演藝生涯中一次極珍貴難忘的經歷,一個月行程緊密卻令她心花怒放。
據透露,全程由美東到美西共三個城市演出,包括紐約、三藩市、洛杉磯的華人社區,大致上每個地方停留一週,不要以為時間充裕,其實工作緊張得很,她的身份本來是演出嘉賓,但她還要協助處理許多演出事務,因主辦機構經驗較少,又是第一次合作,許多事情要等阿鳴來到才安排;演出者都以業餘居多,大家都等待阿鳴抵達後排戲,因此她甫下飛機沒有休息就開始工作,協助解決很多問題,盡量使到演出順利進行。演後又是連場唱局,演出者和音樂師傅都非常認真,都當成台上演出一般態度,她自己固然是一貫的嚴謹,連唱局都不肯馬虎了事,搞到片刻空閒都沒有,莫說遊山玩水了;直至三個星期的任務都完成,她需要回過氣來,有幾日休養生息,於是就近造訪賭城,沒有發橫財夢,只想讓自己鬆馳下來,舒緩月來的緊張情緒,集中精神準備香港的演出。



首次在美國登台,就得到當地官方和民間的認同和尊重,更榮獲紐約市長陳達強、眾議院議員趙美心等頒贈多項嘉許狀狀;又有幸認識多位前輩,包括退休電影導演龍岡,陪同太太一起來看大戲,後台相見談笑風生。老班主黃金泉更上台讚揚這位粵劇晚輩,又傳授不少劇行經驗;眾人力邀明年再來,戲院老闆並承諾重修戲院恭候光臨。沒料到成為爭相羅致的對象,此行更為今後演藝事業的發展鋪了路。


Cannot find interview/147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7/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文:小禮

別人有一個媽,我有兩個,一個親媽,一個契媽,我比別人多了一倍的寵愛和親情,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

李淑勤來港演出《李清照新傳》,五晚全場滿座,是她意想不到的,盡管許多戲迷都想再看她的表演,班主、唱片公司都想約會她,但她還是馬上趕回佛山,許多工作等著。


她主演的《小鳳仙》已選入全國精品三十名,現時正努力爭取成為全國十大藝術精品。《小鳳仙》亦是今年廣東省唯一入選三十的藝術精品,過去廣東省粵劇曾入選三十的只有馮剛藝主演的《駝哥的旗》。



《小鳳仙》精品將拍電影


繼《小周后》之後,為辛亥百年打造的新劇《小鳳仙》將要拍成電影,各組人員現已投入工作,最快年底就開鏡了。這是她主演的第二部粵劇電影,也是在橫店電影廠攝製,影城和拍攝經驗,淑勤記憶猶新,除了一天工作十幾小時的辛勞,最難忘的,就是要節食減肥,更難忘的,是契媽林太和親媽黎佩儀千里送來的「救濟品」食糧。橫店是個隔絕塵囂的地方,已經三月不知肉味的弟兄姊妹們,當大包小包乾糧美食在眼前一亮,他們歡喜得目泛淚光,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最使這些年輕演員感動的,是迢迢路遠來探班,有如家長一般的關懷問候,勞師動眾為他們採購食用品,沿途護送,穿州過省,這種出於親情的愛心,無疑是極大的鼓勵,也是這種像一家人的手足情深,使李淑勤的團隊創造不少好成績。


每次說起來,淑勤就會得意地說,「別人有一個媽,我有兩個,一個親媽,一個契媽,我比別人多了一倍的寵愛和親情,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
因父母工作關係,淑勤自幼在托兒所全托長大,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到父親亡故,母親移民,獨留下她在大陸,那時小小年紀,她知道沒有父母在身邊,更加要爭氣,所以在劇校她是非常勤力的,追求藝術是唯一目標。



入佛青團-人生第一個轉折點


劇校畢業選擇入佛山青年粵劇團,是她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她慶幸自己選擇正確,不但得到事業的好機會,也得到一位照顧她無微不至的好乾媽。黎佩儀每次提起,都充滿感激之情,感謝她代替自己盡了母親該盡的責任。


林太憶述認識淑勤的情景,她說是一種緣份,她不過是一名很普通的粵劇觀眾,跟朋友一起看淑勤做戲才相識的。接觸多了,她覺得這個女孩子演戲投入,勤力、有上進心,性情又好,待人親切隨和,懂得自愛,也懂得關心別人,她把劇院當成自己的家庭,團員如兄弟姊妹,關懷下屬,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稱得上義氣仔女;更難得專注藝術不慕虛榮,生活清簡,全部時間只花在學習上,跟時下青少年的趕時髦、愛玩樂、貪圖享受的生活方式很不相同,她自己沒有女兒,淑勤好像是上天賜的,很乖,很貼心,充滿溫情。問准親媽黎佩儀後,沒有隆重上契儀式,卻正式成為誼母女,關係親密有如親生。



個人專場-人生第二個轉折點


李淑勤人生第二個轉折點,是全憑乾媽造就的。


那時彭熾權離開了佛青,黃偉坤又傷了腿,李淑勤尚未有名氣,劇團的日子很艱難,不知要捱多少時日才出頭。林太有心扶持,也欣賞淑勤的才華,為她辦個人專場。九六年第一個專場先在廣州南方劇院演出,劇目計有:與阮兆輝演《薛丁山三戲樊梨花》,與梁耀安演《啞女告狀》、《順治帝與董鄂妃》,與馮剛毅演《白蛇傳》,與羅家寶演《夢斷香銷四十年》。五晚專場一炮而紅,其後到東莞及各地演出二十多場,京劇大師劉秀榮看過後大讚,李淑勤與佛山青年團名氣大增,也提昇了演出經驗和藝術層次,從此淑勤的演藝事業扶搖直上,乾媽一臂之力,實有知遇之恩。
淑勤拜師,乾媽在白天鵝設宴,淑勤就是自己的女兒,得以拜入京劇大師姚鍚娟門下,是一件人生大事,差不多跟出嫁一般隆重。淑勤上京學藝,亦勤勤懇懇虛心受教,很得師傅器重。其後李淑勤名氣大增,事業又上一層樓,零六年就當上團長,年紀輕輕不久更晉升為佛山粵劇院院長,可謂名師出高徒。身為乾媽,林太為乾女兒感到驕傲,她說:「自始至終我都沒看錯人,淑勤她沒有叫我跌眼鏡,反而讓我擔心。」淑勤懂得自愛,對兩個母親又有孝心,還擔心甚麼呢?


「擔心她事業心太重,忽略自己的姻緣。」


「乾媽怕我嫁不出去了,這事情要講緣份,由不得自己。」淑勤搶著回應,旁邊的乾媽點頭稱是,可見多嬌縱這個乾女兒。



親媽感激乾媽分擔責任


佩儀姐未回國之前,與林太沒有接觸,當淑勤徵求她同意上契時,只道有人代她照顧女兒,當然感激不盡,那有不答應之理,直至回國之後,和林太有來往,才認識其人,「她為人義氣,對朋友慷慨大方,而處事低調,做好事不要心知那種人。對淑勤更是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吃的、用的無一不操心,關心她的事業,更關心她的健康。」


說到這裡,淑勤忍不住插咀:「我以前身體好差,體質弱,時常生病,契媽特別注意我的飲食,演出期間,不管在佛山、在廣州或那裡,她必定從香港過來,除了為我捧場打氣,並為我補充營養,親自送湯到後台,逐漸地身體便好起來。每次落香港度假,契媽有求必應.買靚衫,挑美食,養到肥肥白白好見得人。臨走又好似外嫁女回娘家,契媽總是大包小包的要我帶回去,吃的用的不虞匱乏。有這樣的契媽,真是三世的幸福。」


乾媽也回應幾句:「叫她來香港休息幾天,逛逛街輕鬆下,她總是放不下工作,待在家裡就是讀曲看劇本。那有停下來!」


「契媽的對我情,豈止是金錢上、生活上的,就如上次來新光演出,第一晚頭場就傷了腳,當時入後台草草包紥撐住出場,收鑼之後,契媽帶住我一路拍門求醫,都因夜深找不到人,後來還是通過契媽的多重人面關係,請得名醫漏夜來給我療傷,讓我順利做完四日五場。現時我的腳傷未能恢復,恐怕有一段頗長時間不能演武場了。」


說著,佩儀姐也表示無任感激。「林太對我女兒的關懷,尤甚於我自己。說起來很慚愧,我離開廣州十幾年,沒有盡到母親責任,林太卻一一為做了,而且做到加零一。」



佩儀姐和林太已成好朋友,只要夾到時間,她倆經常一起旅行,和一班好朋友,走遍很多地方,林太是享受退休,佩儀姐則是增廣見聞,相得益彰。



有兩個好母親做後盾,淑勤當然無須趕住拍拖嫁人,她還年輕得很,大有青春本錢,目前還是專心做戲,問她下一個目標?「將開新戲──虞。劇本大致完成,拍完《小鳳仙》,就開排《虞》。」新戲容後介紹,淑勤和她的團隊現正調整情緒,再作橫店長征的心理準備。


李秋元,粵劇的小武,林沖、武松、周瑜,還有鬚生宋公明、楊偉業……最是印象難忘的是他的鍾馗。三十出頭的年輕演員,選了一條辛苦路,如他說:「練功好辛苦好辛苦,不足為外人道。」辛苦了十多年,才開始看見一點成績,路還長得很呢,他年輕,有幾十年做。

Cannot find interview/145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5/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王超群常說自己講話沒技巧,講多錯多,所以平時很少主動開腔。怕說話,主要是性格內斂,不愛交際應酬,倒不如把時間和精神留給自己練功、學戲。時至今日,她仍覺得自己有太多不足,要爭取時間去學、去思考、去探究,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是她的人生指標。

我認識的粵劇紅伶之中,群姐是比較特別的一個,我欣賞她的敬業樂業,數十年如一日,不曾放棄也不曾改變。她手上只有兩道板斧,一是勤力一是毅力,她認為做粵劇必須一步一步走,並無捷徑,她從不認為自己有什麼成就,總是說:「比起許多前輩,我算得甚麼?還差太遠哩!」

正如她說的,付出多少就得多少,是很公平的。去年她得了藝術發展局頒授的年度藝術家獎,也算得上一點成就吧?「那算是一種認同和鼓勵罷了,讓我知道,我的努力是有人看見的,是有人欣賞的,說明我沒有走錯路,今後可向著自己的目標放心繼續走下去。」她的目標是什麼?「學多些好戲,練多些好功夫。」

堅持每天練功充實自己

學好戲要等機緣,練功夫得靠自己,長年累月她堅持每天練功,不分春夏秋冬,她例行在每日午後黃昏,太陽西斜時份,就揹著刀槍把子上山。家住沙田,屋後一帶是山谷幽壑,往後山的小徑空氣清新,環境清靜,找個開闊的地方落腳,揮刀舞劍無人騷擾,練聲練氣又不會騷擾人,與大自然一起,輕鬆自在,比排練室不知好幾百倍。除非打風落雨,否則群姐一定在山上消磨到日落。回到家來,時間還充裕得很,抖擻精神準備晚上的演出,這時才是一天工作的開始。這種生活模式,對群姐來說已成為習慣,在家裡,沒有什麼事情比練功更重要,一天不練功就渾身不自在。

近月來群姐心情好輕鬆,她的兒子學成歸家了,對她來說算得上一件大事。過去幾年她送兒子去澳洲讀書,自小跟在身邊的孩子一旦跑那麼遠,心裡常記,學費也負擔重,群姐形容那是內外交煎。兒子讀的科目是傳媒,喜歡電台廣播,未畢業已經常到電台工作。兒子回家了,有自己打算,先去上海幾個月學好普通話,同時體驗當地生活,兒子性格獨立,找工作靠自己實力,沒打算求人。這方面倒是遺傳群姐的性格特點。

心無掛牽追求理想

完成了做父母的責任,生活的擔子輕了,她說,「人生進入了另一階段,要改變一下。」

怎樣改變?改變些甚麼呢?「我可以挑好的戲來演,可以推掉不想做的事,可以對自己要求高些和對別人期望多些,可以貪心地講多一些理想。」原來如此。可以理解的是,藝人為了現實生活,免不了要放棄一些理想,往日要賺錢交學費,難道還會推戲麼?現在沒有負擔就不同了,經濟寬裕些,工作不單止為錢,我就有權選擇。群姐捱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今天。正因為這樣,群姐說更加要用功。

「我不聰明,所以要將勤補拙。我希望每演一部戲,除了自己有足夠時間練,還要有足夠時間排;劇本不但要熟讀,還須用心鑽研,請教前輩,無論一個戲演過多少遍都不會十全十美,還有許多可改進的地方;演出之前要胸有成竹,上台才能揮灑自如,得心應手。」

可是目前的環境恐怕不是那麼理想,練功、排戲,當然愈多愈好,但是條件限制下只好馬馬虎虎,演前響排一次已經不錯了,否則只能台上見。「若然運氣好,碰上政府某次投資做新劇,統籌者又認真執行,資源較多的情況下可以做得比較好,可惜新劇往往演三兩場就收鑼,重演機會少,大家演過就忘記它,實在很浪費。」舉個例子吧,「例如《遺恨長生殿》,每個演員都用心做,表現好,口碑好;整個戲是很不錯的,如果再執正一下重演理當更好,可惜,連威哥都不在了,怎樣重演呢!」

班主情誼 做好戲報答

其實群姐除了演出不少好戲,得到觀眾對她的愛護,現時她最希望嘗試新戲路新角色,發掘前所未有的東西。群姐幸運地遇到一位好班主,多年以來,伍永熙先生的支持令她非常感動,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群姐演出已夠頻密,自己很少做班,每次起班都是熙哥投資,她只管做戲甚麼都不用操心。

今年底,她準備演一個新戲《不是寃家不聚頭》,明年五月有另一個新劇《魅影心聲》.拍檔都是龍貫天,而兩齣戲出自兩位編劇家之手,風格和戲路迥然不同,這正合群姐多方面嘗試的想法,支持她的仍是伍永熙,有熙哥做後盾,群姐無後顧之憂,唯一要做的,是做台好戲。


Cannot find interview/144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4/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香港藝術界年度盛事——「香港藝術發展獎2011」於二零一二年五月九日晚在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舉行,備受關注的「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戲曲)」於當晚揭曉,此項大獎由尹飛燕獲得。翻看燕姐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一年的演出,備受好評的包括《寇下森羅》、《洛水神仙》、《李後主》、《烽火擎天柱》、《一捧雪》等劇,更在《巫山煙雨情》中以反派出演狐仙,戲路廣闊而水準精湛,此外燕姐還參與了由香港中文大學及公開大學舉辦的戲曲座談會、收徒授課,獲此獎項可謂「實至名歸」。

深情演繹  動情領獎

頒獎禮當晚,燕姐獲邀演出一個節目,她選演了《紅樓夢》之「黛玉焚稿」。燕姐演苦情戲一向備受推崇,在頒獎禮上演出拿手好戲非常有助提升粵劇影響力。這齣戲除了黛玉有大段名曲唱段以及表演有深度以外,紫娟亦有一定的表演空間,而飾演紫娟的正是燕姐的愛徒梁心怡,梁心怡是香港藝術發展局「校園藝術大使」之一,她對粵劇鐘愛精神深得燕姐賞析,在影響力甚大的頒獎禮製造機會讓心怡同台演出,更體現燕姐扶持後輩的不遺餘力。黛玉焚稿、撕帕、傷情而逝的情節在短短十數分鐘內深情演繹,感染全場,著實令一部分原本只想來頒獎禮看熱鬧的觀眾意外收獲。

到了領獎的環節,燕姐感言除了感謝吳惜衣、吳公俠、任大勳、馬玉淇及劉洵等梨園前輩對自己的幫助。亦要多謝八和兄弟姊妹,牡丹雖好,綠葉扶持,沒有他們,自己今天不會站在這個台上。更感謝自己的媽咪:「能最夠有今天的成就,我最希望、最需要感謝的就是母親。若不是她喜歡欣賞粵劇,就不會准許我入行。記得小時候生活貧窮,自己讀書並不多,是媽媽給我日後一條謀生之路。」

最讓燕姐開心的莫過於自己的後輩亦入行,而且成績日顯,因此講到此處,燕姐一度激動至聲音哽咽「亦要多謝我兒子德鏘,他為我分擔了一切事務,讓我可以專心演戲!」

藝海縱橫  扶掖後輩

燕姐六十年代入行,曾拜音樂名家王粵生為師,精心學習唱腔。早年曾長駐啟德遊樂場演出,一九六八年與陳寶珠赴星馬登台,演出足跡遍及美加、歐洲、澳洲等地,曾在碧雲天、大龍鳳、頌新聲、雛鳳鳴等大班演出。一九八七年自組金輝煌劇團,升任正印花旦。曾合作的文武生包括林家聲、文千歲、羅家英、阮兆輝、吳仟峰、林錦堂、李龍、梁漢威、陳劍聲、朱劍丹、蓋鳴暉等,近年亦與新進文武衛駿輝、劉惠鳴、文劍斐等合作。燕姐曾擔任八和會館副主席、粵劇演員會理事長、八和粵劇學院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導師等職務。

獲獎後,燕姐對培養青年演員有新的想法:「未來,我希望每年參與一至兩個新的製作,給予觀眾一個欣賞戲曲的新角度。同時,我亦盼望能帶著一班新的青少年演員一起演出。這跟昔日的師徒制模式有點相似,以四柱資深演員帶著兩柱年青的新演員演出,讓他們邊演邊學。」

今天的燕姐,更加注重培養後輩的職責,因此,燕姐把演量保持在適度的範圍,保持每月一個台期。未來兩月,燕姐將有兩個台期,包括六月八日至十二日與陳劍聲領銜主演劍新聲劇團在沙田大會堂作五日六場的演出,七月二十一至二十四日亦與龍貫天在新群英劇團在大澳楊公侯王誕演神功戲


Cannot find interview/143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interview/143/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二幫花旦能有任冰兒的成績,堪稱不枉此生。年逾八旬的細女姐任冰兒從藝七十年,她師從姐姐任劍輝,按部就班升至「二幫花旦」,多年為本港粵劇界貢獻良多。五月九日晚,藝術發展局頒發二零一一年「香港藝術發展獎」「傑出藝術貢獻獎」予任冰兒。

息影多年的粵劇紅伶及電影明星紫羅蓮擔任頒獎嘉賓,據悉紫羅蓮這次是為頒獎給任冰兒才出現在舞台上。滿頭銀髮的紫羅蓮分享她當年學粵劇的辛勞,每天要紮腳一小時、耍水髮一百次及上京士柏山練唱一小時,但因為喜愛,辛苦也不怕,她甚至聽聞可令聲線漂亮而飲過「童子尿」。舞台資歷相近的任冰兒對這些艱辛非常熟悉了,表述獲獎感言時,任冰兒秉持一向的謙虛,特別感謝姐姐任劍輝及白雪仙二人的栽培教導,並向現場觀眾講述了自己擔任二幫花旦的經歷。

姐姐任劍輝要她從低做起,細女姐在戲班一步步上位,靠的不是人事照顧,幾十年來,她默默耕耘,憑著專注的態度和深厚的功底贏得一眾頭牌老倌如靚次伯、陳錦棠、梁醒波、麥炳榮的的鍾愛。細女姐由新聲劇團做「梅香」起步,任姐親邀陳艷儂教她推車,其後在覺先聲、女兒香利榮華鴻運戲班參演無數,按部就班升至「二幫花旦」。細女姐早年曾參與「仙鳳鳴劇團」的四大名劇,《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驚夢》及《再世紅梅記》。幾十年來,她演出過的劇碼數以千百計。由「仙鳳鳴」到「雛鳳鳴」,再到近年的「慶鳳鳴」等不同劇團上演《紫釵記》,她都飾演「浣紗」,逾千次的演出,紀錄可以列入健力士大全。

幾十年來,細女姐只在意演好角色,從不介意戲份大小。至今,視演出為享受的她,對晚輩演員本著「有新才有舊,要愛護新苗,身授言教,幫得多少便是多少」的心意,為粵劇舞台薪火相傳作奉獻,「傑出藝術貢獻獎」受之無愧!


第 10 頁,共 26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