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戲曲講場

王大儒事跡見於清朝廣東順德何惠群所撰的「嶺南即事」。記佛山女子彩鳯受聘張尚書之子,但未過門張子已死,嫁入夫家終身望門守節,生不如死。聲哥看中王大儒和陳彩鳳的故事,因為喜歡挑戰高難度的角色。要把王、陳兩人的事蹟化成戲劇,其中搜集功夫必達百倍之上。
週一, 11 一月 2016 17:53

八和公寓就是八和會館

  有關粵劇八和會館,很多人都說該組織成立於1889年(亦即是清光緒十五年)。這是把八和會館的組織成立與八和會館的新會所落成混為一談了!把該組織說成是鄺新華創立更是大錯!我想談一談自己的意見,期望得到粵劇行內認同。  
週二, 29 十二月 2015 16:18

讓生命連繋生命的藝術家-林家聲

我是聲哥的追隨者,但一切的開始卻在聲哥過身之後,我欣賞他對粵劇獨到、精闢的見解,欣賞他的人品、他的努力堅持、精湛造詣,在戲劇舞台、人生舞台,都盡心盡力,至死不渝,他對粵劇藝術的投身,追尋博深精新,在客觀環境的限制下,逆流而上,對粵劇的承傳,廢寢忘餐,面對頑疾,坦然不屈,這一切都是我由衷仰慕及嚮往的緣由。
週一, 19 十月 2015 13:19

《拜將臺》上論英雄

「拜將臺」在中外享有盛名,是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北宋詩人梅堯臣在《送友人宰南鄭》一詩中,有「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茆韓信壇。 」「拜將臺」與歷史名將韓信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相傳「拜將臺」 是劉邦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韓信受「君使臣以禮」的托付禮遇後,一展長才,逐鹿中原。歷史上對韓信的評價「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他曾經踏過萬里沙場,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但為何當漢立之局已定,卻是韓信將死之期?新編粵劇《拜將臺》,以韓信死前二十四小時為足跡,讓觀眾去追蹤這戰無不勝的中國古代戰術名家傳奇的一生。
《金石錄》共三十卷,是一本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該書大部份篇幅由宋代金石考據家趙明誠撰寫,死後,其餘部份則由妻子李清照代為完成。李清照於該書〈後序〉詳述與丈夫收集各文物經過,及佚散過程。張澤明所撰粵劇《李清照》即本於這篇〈後序〉。
戲曲作為娛樂大眾和大眾娛樂的方式,它的輝煌、顛峰期已經過去。這也是它存在的最主要功能之一。然而,它的顛峰期雖然已經過去,輝煌日子不再復現,但是它又不能馬上一下子在大眾眼前消失,還在相當一個時期中長久地流傳下去,社會還需要它,人們還歡迎它。這又是它作為一種文化藝術表現形式,存在著許多優秀的舞台美學價值所決定的。
週三, 22 七月 2015 18:46

辨才釋妖-粵劇的返本歸元

古腔粵劇《辨才釋妖》終於演完了。這是去年「中國戲曲節2014」首次推出以古腔八大名曲為主題的《嶺南餘韻》系列的第二波。這裡應主編的要求寫寫《辨才釋妖》的幕前幕後,但我認為既然提起了筆,就應該檢視整個《嶺南餘韻》的前世今生和過去兩年的實體製作過程。
場中一張石桌、兩張石櫈,一個鞦韆,僅此而已,偏近傳統戲曲一桌兩椅的佈置。簡約佈景配襯暗淡燈光,加上乾冰散發的縷縷煙霧,如虛如幻,與《遊園驚夢》的那個「夢」字十分貼題。
週四, 30 四月 2015 16:18

黃寶萱演的懶崔氏

爛柯山位於浙江衢州,相傳晉時樵夫王質入山伐木,看到兩位仙人對弈,觀罷一局,斧頭柄(即「柯」)已爛,下山後,人事全非,原來山中一局,人世已經數十年,該地故以爛柯為名。這個故事喻指人生匆匆,如夢如幻......
週二, 10 三月 2015 16:20

現今戲曲唯保留才有存在價值

戲曲作為娛樂大眾和大眾娛樂的方式,它的輝煌、顛峰期已經過去。這也是它存在的最主要功能之一。然而,它的顛峰期雖然已經過去,輝煌日子不再復現,但是它又不能馬上一下子在大眾眼前消失,還在相當一個時期中長久地流傳下去,社會還需要它,人們還歡迎它。
第 6 頁,共 7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