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五, 29 七月 2016 14:07

何來「北梅南薛」之說!

前不久,廣州研究粵劇名伶薛覺先的某「權威」專家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發表言論說:中國戲曲界過去有「北梅南薛」之說,「北梅」是指北京的京劇名演員梅蘭芳,「南薛」就是我們廣東的省港粵劇大老倌薛覺先。並對薛氏如何了得大加讚賞和吹捧!

 

(圖為李雪芳)

             

                 薛和梅先後離開我們已經五十多年了我們今天回顧和緬懷前輩藝人在舞台上的光輝業績和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尤其對他們的藝術創新精神和嚴謹的舞台作風給予充分肯定都無可厚非。但是,無論對前人作怎麼的評價,都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態度,決不能無中生有,胡編亂造,濫說一通!否則,結果適得其反——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而且暴露出不是文風學風的虛假、浮躁,就是根本的無知又無知。

                中國現代戲曲史上或者坊間傳聞中果真有過「北梅南薛」之說嗎?否,沒有。筆者查閱過資料,不但沒有此說,而且梅蘭芳與薛覺先也根本不能類比:因為梅蘭芳以花旦行當成名著稱,薛覺先是以文武小生行當馳譽(他雖曾以花旦行當演過「四大美人」但不是以此響名)。一個花旦,一個文武生,怎麼可以相比呢?如果夾硬(即強行)把他們加以類比,那是荒謬的。

                在某一類型中同一行當相比,所謂「北X南X」,一般是指北方的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或某省的XXX人和南方的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香港等大城市或者某省的XXX人;而且一定同處一個年代才可作類比,否則不能成立。梅蘭芳是江蘇泰州人,一九三零年以前和五十年代寓居北京,一九一五年後以花旦戲開始響名和馳譽劇壇,一九三一年後移居上海,一九三七年日寇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息演舞台,蓄鬚明志,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才又在上海恢復登台演出。期間——亦即四十年代初期,他曾轉移到香港居留幾年;解放後的五十年代初又從上海遷居回北京,直至一九六一年逝世。而薛覺先於一九二二年十八九歲時才開始學藝和初踏台板(初演丑生),幾年後逐漸成名,且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有兩年半長因遭襲擊離廣州遠走上海並從事電影,一九二九年下半年後才在廣州自組「覺先聲」班享譽省港劇壇,三十年代初的一九三一年開始形成藝術流派,與馬師曾等開展龍虎競爭的局面。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香港淪陷,輾轉折回內地到廣西的「大後方」,抗戰勝利後返回香港。但由於身體日漸不消和精神上受到重大打擊,再登舞台已藝術狀態不復當年。解放後的一九五四年從香港返回廣州工作,一九五六年十月三十一日病倒舞台上,不日逝世。因此,無論從時間上或者地點上以及各人的藝術行當的分別上來說,都不可能產生有「北梅南薛」之說。而且,如果不特定指出年代和處所,任何所謂「南有XX,北有XX」之說都是不成立的。

                我們知道,中國戲曲界的確曾有過「北梅南李」之說,那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指北京(北方)有京劇名花旦梅蘭方(男),南方(廣州)有粵劇名花旦李雪芳(女),他們的舞台藝術造詣和名氣都同樣馳譽劇壇,不分伯仲,也同樣在海外演出均獲得相當的聲譽。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表明,李雪芳跟梅蘭芳是同年代的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出道於廣州全女班的群芳艷影,其首本戲有《黛玉葬花》和《仕林祭塔》等。二三十年代到過南洋和美洲去演出,三十年代後期以後鮮見於舞台。

              如今廣州某粵劇研究權威的所謂「北梅南薛」之說,他如果不是對現代戲曲歷史知識的無知,就分明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刻意去「李冠薛戴」的胡諂亂吹。這樣做學問是要不得的。

                                       圖: 1梅蘭芳、薛覺先合照。2 李雪芳演出傳單及《黛玉葬花》劇照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