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戲曲講場

誤闖梨園十一年,胡編妄撰幸沾邊。排場未熟惟多看,工尺微通仗細研。門外磚敲來雅玉,案頭句度入新弦。氍毹自愧無由踏,老去周郎待鄭箋。——胡國賢
《半日閻王》短篇粵劇,是胡國賢繼《孔子之周遊列國》、《桃谿雪》、《揚州慢》後的力作。此劇跟傳統粵劇有異有同,而值得青年學生觀賞,或可為中學語文、文學和戲劇教學,增枝補葉,裨益學子。    
週四, 27 四月 2023 18:50

粵劇《揚州慢》劇本閱後隨筆

雨霽屯門雁報秋    鞍程卻到舊揚州    鋪開籬角紅梅影    商略歌臺白石喉 譜與江山餘半片    黍連烽火滿千丘    煙波十里松陵路    誰記當年一段愁  附記:姜夔詞有「最可惜一片江山」句,辛棄疾詞有「烽火揚州路」之句
週四, 28 四月 2022 20:14

粵伶古怪藝名趣談

現代觀眾熟知的粵劇名伶,如任劍輝、白雪仙、秦小梨、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廖俠懷、陸雲飛、黃種美等,藝名雖非其本名,卻近似真姓名。上世紀初的伶人,藝名千奇百怪,卻自有來頭。
何家耀先生:由我朱少璋執筆撰寫的《陳錦棠演藝平生》(即您在文中提及的「陳錦棠的傳記書」)並沒有提及過靚、梁、盧、陳是「廣州四大小武」。
興亡百代事難稽,付與梨園任品題;除卻幽懷無可寄, 素襟如雪寫桃谿。
從歷史上看粵語歌曲的發展,大抵是從民間的歌謠如童謠市聲,到粵謳南音龍舟木魚書,繼而是粵曲梆黃、小曲,再繼而是流行歌曲。
週六, 11 四月 2020 16:03

粵劇大師馬師曾120誕辰紀念

粵劇大師馬師曾創粵劇五大流派之「馬派」,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臉、鬚生行當,晚年改唱老生,唱功愈加精鍊。其獨創「乞兒喉」,半唱半白,頓挫分明,並揉入方言俚語,活潑滑稽,成為膾炙人口的「馬腔」。
週三, 25 三月 2020 21:27

疫情期間的戲曲課怎麽上?

 對於習慣了以「口傳心授」、「面對面教學」傳統方式爲主的戲曲專業的師生來說,「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是一個難題。記者日前從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獲悉,這所學校從二月中旬開始就使用網絡平台組織戲曲教學,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  
在香港藝壇,嚴觀發兼有不同身份,一方面在粵曲曲壇以填詞、撰曲聞名,在中樂樂壇又是知名演奏家,擅長各種胡琴和其他樂器,且有豐富的指揮經驗。當嚴觀發與宏光國樂團有意再度合作時,雙方一踫面,卻發現對音樂會有不同取向。嚴觀發有意重執指揮捧,搞一場中樂演奏會;宏光國樂團則希望發揮嚴觀發在粵曲方面所長,演出他撰寫、編曲的粵曲作品。
第 2 頁,共 7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