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戲曲講場

週三, 02 八月 2017 19:34

《客途秋恨》的疑惑

今年三月,我在本刊發表了《男燒衣》的疑惑一文,指出現行的《男燒衣》唱碟,無論唱者是誰,都少唱了一個上句。現在要談的《客途秋恨》則剛好相反,多了一個上句。
週一, 31 七月 2017 03:19

《蝶影紅梨記》之妙

大部份才子佳人戲,都採用「邂逅─離散─重聚」模式編寫,《蝶影紅梨記》卻反其道而行──邂逅,原為互相認識,是最迷人、夢幻的階段。惜趙汝州與謝素秋相「識」,終沒相「認」機會。編劇賣了一個很大的「關子」,讓觀眾乾著急。待二人正式邂逅,全劇便結束了──唐滌生將劇情與觀眾情緒都凝結在最美好的階段,這個設想本就很妙。這次白雪仙等融合了舞台與電影兩個版本,又滲合了一些嶄新的設想與元素,讓該劇更妙了。
近日從廣州《文史縱黃》2016年第3期讀到晚清進士前翰林院編修江孔殷(人稱太史公)的一首題詠粵劇名伶薛覺先的七律詩,堪讚立意明確,用詞精妙,解了我心中近期來對所謂「南薛北梅」或「北梅南薛」之說的疑惑,真真爽哉!快哉!
錢塘名妓蘇小小的愛情故事,素受戲劇家青睞,多次改編。1962年,李晨風將它拍成電影《蘇小小》;近年,李居明編了一齣以蘇小小為主角的粵劇《錢塘金粉》;現在,新劍郎又編了一齣《情夢蘇堤》,更說要別出心裁,敍述蘇小小「兩段如霧如花的感情」。
週二, 09 五 2017 11:12

八和會館先賢蘭桂

二十世紀80年代中葉,中斷多年的八和會館恢復活動,不久著名編劇家何建青當選為復會後第二任會長,他滿懷豪情,要為這個獨具「萬有引力」的戲班老會做出貢獻,在遠赴美、加尋找會館房產證據的同時,特意交代屬下秘書長陳象雄,著手搜集會館史料,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週一, 24 四月 2017 22:15

索罟灣睇神功戲

如果說粵劇是香港文化的瑰寶,那麼神功戲就是瑰寶中的瑰寶。一個半世紀以來粵劇從「本地班」年代到「紅船」年代到「省港班」年代,又從落鄉戲擴展到戲院戲,經歷無數風風雨雨。但是神功戲既娛人亦娛神,祈福求安更是漁民們的基本願望,因此深入民心。隨搭隨拆的戲棚經濟實惠,鄉下也較少其他娛樂的競爭,因此神功戲能屹立不倒,在困難期間粵劇藝人也能依靠落鄉神功戲才得到喘息的機會。
週五, 17 三月 2017 18:55

《男燒衣》的疑惑

男燒衣是一首古南音曲,誰是作者已頗難稽考。曲中所述是否真有其事,並不重要,卻很是討喜,流傳很廣。許多上一代的男士在聆賞時,常津津有味地發出會心的微笑。因此除了瞽師,不少伶人和唱家都會選唱,甚至錄音,出版唱片。
漢武帝素以雄才大略著於史冊,東方朔以才博、滑稽、善辯聞名,一剛一柔、一勇一智,處同朝同代,一君一臣,極具戲劇味道。故是屆香港藝術節,粵劇就取二人為素材,編成《漢武東方》。
週五, 24 二月 2017 14:48

越劇前輩范瑞娟仙逝

越劇「范派」始創人范瑞娟,二月十七日病逝上海,享年九十三歲。范瑞娟為著名越劇女小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質樸無華,具陽剛之美。第一部國產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成功飾演梁山伯,合作首創越劇弦下調,為越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並形成獨樹一幟的范派表演藝術。家屬遵其生前遺願,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花籃,不舉行追悼儀式。上海越劇院將擇日舉行范瑞娟老師追思及紀念演出。  
週四, 23 二月 2017 13:44

關於「酒樓戲鳳」的整理

最近搞了一個傳統戲《酒樓戲鳳》,這是一個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差不多所有古老大劇種都有這個戲,粵劇也有這個戲,也是常演劇目。我父母也喜演這個戲,他們經常談起,聽得多,我便有了印象。
第 4 頁,共 7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