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品味專欄

週三, 18 五 2016 20:07

側寫杜煥(五)杜煥南音的錄音

Written by

杜煥一九七九年六月十七日因腎衰竭壽終於九龍伊利沙伯醫院,享年六十九歲。本來大會堂有一個八月的檔期預留給他,我為了這件事致電過去,準備跟他商議。然而,接電話的女士告訴我,他已經入院多天了。原來大概十日前,他們發覺廁盆有血,卻不知是誰的,遂由開眼的設好痰盂,令失明的小便其內,才查出是杜煥。初時他還說不要緊,但拗不過一位善心人而就醫,結果要立刻留院,可惜病情已深,藥石無靈,我來不及探望,他已離世而去了。

紅線女有許多學生,最得意的,女有郭鳳女、蘇春梅、楊小秋……男有歐凱明、張雄平、黎駿聲……;而徒弟則沒有聽說有多少個,筆者所知香港有紅豆子、南紅,加拿大有勞允澍,馬來西亞有顏葉秀珍,新加坡有歐陽炳文,內地有瓊霞。這麼說起來,徒弟是多麼幸運的,而學生呢,那麼多的學生當中,能算個個是幸運的嗎?顯然不是!失寵卻是有的。
看林家聲博士在「《多情君瑞俏紅娘》創作過程」(博精深新─我的演出法333頁)中說他對張君瑞角色的理解是,張生是一個雅士而非公子哥兒,他有文人的氣質,不會太輕佻,內心也經歷許多掙扎起伏,所以設計角色為他是一個挑戰。 
週四, 31 三月 2016 16:52

側寫杜煥(四)藝術節八仙賀壽

Written by
一九七七年,市政局把杜煥南音推薦給香港藝術節,表演節目為「八仙賀壽」和「天官賜福」,杜煥因而參與了一系列的公關宣傳。
週二, 29 三月 2016 20:33

潮劇戲曲電影是的興衰

依據香港電影資料館的資料,上世紀一九五零至一九六零香港拍攝出品多部廈語電影,一九六零年五月,廣東潮劇團來港演出造成的轟動,又更加啟發了港人拍攝潮語戲曲片。事隔多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魏晉南北朝時社會盛行等級森嚴的門閥制度,而婚姻也成了高門之間擴大勢力及增加財富的途徑,這樣的社會背景直接造成梁山伯祝英台的悲慘命運。德伯家的苔絲比梁山伯更有勇氣,因為她最終挺身而起,想把握自己的命運,不過在那個時代,她能選擇的也只是沒有出路的出路而矣。
週二, 23 二月 2016 18:56

側寫杜煥(三)首次南音演唱會

Written by

這是香港市政局首次主辦的南音演唱會,也是南音首次登上會堂的演唱會,更是南音首次脫離街頭賣藝形式的重要演唱會。會後的評論都讚口不絕,令人鼓舞。大會堂兩巨頭陳達文和楊裕平果然夠眼光,可以向市政局眾議員來個圓滿的交代和報告。

週五, 05 二月 2016 18:44

側寫杜煥(二)客途秋恨和別姬

Written by

「灰闌記」的演出成功,有兩人格外滿意,對杜煥尤為欣賞。他們是市政事務署助理署長陳達文 和高級副經理楊裕平。我認識前者在先,但跟後者大概同年的關係,較為熟絡,也認識楊太,並常在大會堂酒樓午飯聚首......

週五, 05 二月 2016 17:21

粵韻下的嚴嵩與海瑞

明代對藝術建樹良多,傳奇作品,盛極一時,所以明代戲曲聲律家沈寵綏在《度曲須知》中說:「名人才子,踵《琵琶》《拜月》之武,竟以傳奇鳴,曲海詞山,於今為烈。」這班「名人才子」將元代雜劇發揚光大,更將唐朝傳奇,進一步發展為南曲劇本,以「無奇不傳,無傳不奇」為尚。本文所述粵韻,是明代故事,亦屬傳奇一族。
龍劍笙是繼任劍輝後,少有能掀起偶像熱的女文武生,《紫釵記》是唐滌生後期劇本,經五十餘不住搬演,可觀性與文學價值經已得證,龍劍笙要演《紫釵記》,自然不乏捧場客。
第 13 頁,共 18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