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品味專欄

週一, 24 四月 2017 22:15

索罟灣睇神功戲

如果說粵劇是香港文化的瑰寶,那麼神功戲就是瑰寶中的瑰寶。一個半世紀以來粵劇從「本地班」年代到「紅船」年代到「省港班」年代,又從落鄉戲擴展到戲院戲,經歷無數風風雨雨。但是神功戲既娛人亦娛神,祈福求安更是漁民們的基本願望,因此深入民心。隨搭隨拆的戲棚經濟實惠,鄉下也較少其他娛樂的競爭,因此神功戲能屹立不倒,在困難期間粵劇藝人也能依靠落鄉神功戲才得到喘息的機會。
自始至今,羊城國際粵劇節已經舉辦了多屆,其影響是有目共睹的。紅線女每一屆粵劇節都出席參加研討會,其中一至三屆的每一次出席,各有不同的姿態和表現。
週五, 17 三月 2017 18:55

《男燒衣》的疑惑

男燒衣是一首古南音曲,誰是作者已頗難稽考。曲中所述是否真有其事,並不重要,卻很是討喜,流傳很廣。許多上一代的男士在聆賞時,常津津有味地發出會心的微笑。因此除了瞽師,不少伶人和唱家都會選唱,甚至錄音,出版唱片。
週三, 15 三月 2017 20:14

七、給李長春的一封信

 紅線女有過三次親筆信寫給筆者,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事。第一封是有關馬師曾的學術研討會,第二封是關於出版馬師曾的紀念專刊,第三封是就有關粵劇問題寫給廣東省委書記李長春同志一信的信。那給李長春的一封信是怎麼一回事呢?話得從頭說起。
漢武帝素以雄才大略著於史冊,東方朔以才博、滑稽、善辯聞名,一剛一柔、一勇一智,處同朝同代,一君一臣,極具戲劇味道。故是屆香港藝術節,粵劇就取二人為素材,編成《漢武東方》。
週六, 11 三月 2017 17:01

《春江花月夜》的現代愛情觀

《春江花月夜》兩年前在上海首演,三晚上座率超過九成,吸引了五千觀眾走進劇場;今年來香港首演,兩場上座率也超過九成,如此火爆的場面不亞於上海;還有一點與上海相似的,一半以上的觀眾是年青人。張軍以十八年時間累積自己與青少年的關係,改變年青人的思維和對崑曲的態度。他說:只要年青人不抗拒,我就贏了!明顯地,香港年青人並沒有抗拒崑曲。
唐代詩人白居易,號醉吟先生,名傳古今,年紀未及一歲,六七個月大時,便認識「之」「無」二字,五六歲初作詩,九歲懂聲韻,十六歲獨往長安,作《古原草詩》,獻給當時的大詩人顧況,二十九歲進士及第。
週五, 24 二月 2017 14:48

越劇前輩范瑞娟仙逝

越劇「范派」始創人范瑞娟,二月十七日病逝上海,享年九十三歲。范瑞娟為著名越劇女小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質樸無華,具陽剛之美。第一部國產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成功飾演梁山伯,合作首創越劇弦下調,為越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並形成獨樹一幟的范派表演藝術。家屬遵其生前遺願,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花籃,不舉行追悼儀式。上海越劇院將擇日舉行范瑞娟老師追思及紀念演出。  
週四, 23 二月 2017 13:44

關於「酒樓戲鳳」的整理

最近搞了一個傳統戲《酒樓戲鳳》,這是一個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差不多所有古老大劇種都有這個戲,粵劇也有這個戲,也是常演劇目。我父母也喜演這個戲,他們經常談起,聽得多,我便有了印象。
週三, 15 二月 2017 18:05

越劇改革的先驅—— 姚水娟

越劇界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丹」之說,從中深深感覺到姚水娟老師是一位刻苦廣學,融會貫通,勇於實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滿足於現狀的越劇改革創新的先行者。
第 10 頁,共 17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