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品味專欄

週六, 11 三月 2017 17:01

《春江花月夜》的現代愛情觀

《春江花月夜》兩年前在上海首演,三晚上座率超過九成,吸引了五千觀眾走進劇場;今年來香港首演,兩場上座率也超過九成,如此火爆的場面不亞於上海;還有一點與上海相似的,一半以上的觀眾是年青人。張軍以十八年時間累積自己與青少年的關係,改變年青人的思維和對崑曲的態度。他說:只要年青人不抗拒,我就贏了!明顯地,香港年青人並沒有抗拒崑曲。
唐代詩人白居易,號醉吟先生,名傳古今,年紀未及一歲,六七個月大時,便認識「之」「無」二字,五六歲初作詩,九歲懂聲韻,十六歲獨往長安,作《古原草詩》,獻給當時的大詩人顧況,二十九歲進士及第。
週五, 24 二月 2017 14:48

越劇前輩范瑞娟仙逝

越劇「范派」始創人范瑞娟,二月十七日病逝上海,享年九十三歲。范瑞娟為著名越劇女小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表演質樸無華,具陽剛之美。第一部國產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成功飾演梁山伯,合作首創越劇弦下調,為越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並形成獨樹一幟的范派表演藝術。家屬遵其生前遺願,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花籃,不舉行追悼儀式。上海越劇院將擇日舉行范瑞娟老師追思及紀念演出。  
週四, 23 二月 2017 13:44

關於「酒樓戲鳳」的整理

最近搞了一個傳統戲《酒樓戲鳳》,這是一個中國戲曲的傳統劇目,差不多所有古老大劇種都有這個戲,粵劇也有這個戲,也是常演劇目。我父母也喜演這個戲,他們經常談起,聽得多,我便有了印象。
週三, 15 二月 2017 18:05

越劇改革的先驅—— 姚水娟

越劇界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不如一丹」之說,從中深深感覺到姚水娟老師是一位刻苦廣學,融會貫通,勇於實踐,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滿足於現狀的越劇改革創新的先行者。
週二, 25 十月 2016 14:06

銅雀台牽洛水情

粵曲《一曲登台賦》,是唱述曹植明月之夜,心中難以壓抑對銅雀台那一腔愛情失落的悲憤,心上人變成嫂嫂。其嫂子更將他的《登台賦》悲聲入絃,向他傾訴銅雀台上錯配之恨。於是,這曲便把曹操建台並叫兒子們作賦之事,衍生出愛情的悲歌。
香港演藝學院於二零一三年開辦全球首個四年制戲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提供全面的戲曲教育,今年九月已開始第三個學年,明年將是首屆本科生畢業。二零一六年院長毛俊輝請辭,李小良教授九月接任,他在課程指標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新的探索。
週三, 14 九月 2016 15:09

陳志輝-市場學者看粵劇市場

當上新一屆「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主席,陳志輝與粵劇的關係更進一步。這些年默默地觀察香港粵劇的現狀,雖然他說自己不是研究者而是愛好者,但心中自有懷抱。
週一, 05 九月 2016 15:51

傳統戲這條路是難行的

黃滔師傅二零零一年把「八大曲」的資料公開,從梁以忠先生一句話「八大曲是班本」受到啟發形成一個觀點:八大曲應該像粵劇傳統戲那樣被重新活化。
週二, 30 八月 2016 22:35

《捨子記》還是好看!

《寶蓮燈》是戲曲傳統劇目,講述華山聖母與凡人劉彥昌私戀,誕下一子沉香,卻因觸犯天條受壓於華山。其中《二堂放子》一齣最為人樂道,劉彥昌與繼室王桂英捨二人親子秋兒,存沉香以劈山救母的高義,頗令觀眾動容。然而,傳統故事主軸為沉香救母,故對劉氏夫婦捨子之悲著墨甚少,「穆如室」則執此懸念,延伸作粵劇《捨子記》,著力刻劃王桂英為母悲痛。
第 10 頁,共 16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