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二, 06 十二月 2016 17:06

佛洛伊德尋找湯顯祖的夢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所以要從現實世界中找尋解析夢的材料。他的作品《夢的分析》,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榮念曾和胡恩威由佛洛伊德的理論出發,分析中國十七世紀至今最著名的夢──湯顯祖的《牡丹亭》。
 

石小梅的〈叫畫〉

   《佛洛伊德尋找中國情與事》今年第四度公演,主演仍是崑劇前輩小生石小梅,她演見畫動情而生夢的柳夢梅。原材料經二度創作,加入新晉小生張軍,更具體和豐富地詮釋《牡丹亭》的「夢」。
導演選了〈叫畫〉一段唱做並重的戲,通過分析〈叫畫〉這原裝材料,發展一些場景、道具、服裝、聲效、錄像等實驗調配,成為一個九十分鐘的多媒體音樂演出。
    榮念曾和胡恩威聯合導演,重新處理張軍在劇中的角色,運用一個崑劇小生全方位才能,讓他成為柳夢梅的影子,演繹柳夢梅的「自我」和「本我」。導演不要他演傳統人物,他演的是視覺意象,一張台移動的圖畫,一個柳夢梅的表演影像分析,藉兩個柳夢梅的同台對照,石小梅與張軍在舞台上作訊息的交流。他並且希望觀眾忘記訊息忘記故事,直接去感受舞台上的演,舞台上的光和影,劇場內的環迴聲音效果。
    榮念曾對跨文化對話的實驗很感興趣,石小梅相對張軍,女人相對男人,夢境相對現實,舞台相對社會,反應相對行動,性相對政治,一國相對兩制......他認為只有通過這些實驗,才能豐富我們對現有事物的詮釋,才有創作和認知的空間。他的創作目的,是和年輕觀眾一起分享好奇與實驗、探索的概念。

和平藝術家張軍

    有「崑曲王子」美譽的張軍,出身於上海崑劇院,是俞振飛的再傳弟子,獲第二十四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及多項表演及文化大獎。自一九九八年開始長期致力於崑曲藝術的普及和推廣,憑他年輕而時尚的形象、古典的優雅氣質融合現代人的活力,親自進入大專院校及各種年輕人聚集的場所、咖啡廳、大眾書局,以年輕人的視野和體驗,詮釋古老的崑曲藝術,他以互動方式講演至今超過五百場,已成為廣受大學生歡迎的活動。

    為追求海闊天空的藝術自由,他於二零零九年成立「上海張軍崑曲藝術中心」,探索多元的藝術製作和傳播方式,以現代手法振興崑曲事業,他的散文著作《我是小生》展示了他的理想和抱負。通過十八年不懈的努力,最終走進了現代人的世界,讓優美的崑曲文化獲得肯定和傳承,他為當代青年推動傳統藝術作出積極貢獻。二零一一年五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授「和平藝術家」名號予張軍,是繼影星鞏俐、中國殘疾人藝術團之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藝術家。

    張軍有過一次與進念合作的體驗,在榮念曾的《大夢小夢》有個角色,他只要靜靜地坐著,一塊方巾蓋臉,全場沒有動作沒有開腔,二十分鐘就這樣演完了。散場後座談會,一位觀眾忿忿地說:「我買票進場就是為了看你,你臉也不見,唱也不唱,一句話沒有,這算甚麼嘛?這不是演戲,這是搞概念!」榮老師馬上反應:「對了!我們就是搞概念。」

    這次合作,他演的部分由胡恩威導演。移動圖畫,影像分析,柳夢梅的本我自我,怎麼演呢?張軍說:期待大於恐懼。他更期待的,是舞台上光和影的調配,那夢中的思索,對他、對崑曲,將有所收穫。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