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六, 16 二月 2019 15:47

新編粵劇《陳三愛五娘》

原著《陳三五娘》又名《荔鏡記》,是潮汕及閩南地區經常上演的潮劇、歌仔戲、高甲戲等傳統劇目,又改編為潮劇電影《荔鏡記》及黃梅調電影《新陳三五娘》。李居明根據此劇改編為粵劇,保留愛情故事的主綫,加强荔園名種玉荷包的背景故事,以輕鬆風趣演繹作爲賀歲劇,大團圓、大豐收結局,喜氣盈門。

週四, 14 二月 2019 23:19

《百花亭贈劍》怎樣結局?

毛俊輝導演作品《百花亭贈劍》上年在「香港藝術節」首演,今年即以更新版重演,可說是史無前例的節目編排,教人另眼相看。

 
       二零零一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過去三年,拔萃男書院曾多次舉辦崑曲活動,計有「驚艷瞬間-廳堂版崑曲《牡丹亭》」(二零零八年)及「雅部共賞-中國崑曲博物館」(二零零九年)等,藉此推廣崑曲及提高師生鑒賞能力。
       今年,拔萃男書院特別邀請了國寶級崑曲大師張繼青、姚繼焜伉儷出任駐校藝術家,為該校主講崑曲課程,又於十一月十六及十七日舉行「青出於蘭--張繼青之藝術人生」活動,取古代文人喜以幽香淡雅的蘭花比喻具有六百年歷史的「崑曲」之意,由兩位老師主講公開講座「青出於蘭--爛柯山之夢」和「青出於蘭--牡丹亭之夢」,讓師生親睹大師的風采,並享其精彩藝術人生。
       兩場講座後,由「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青年演員劉煜、周雪峰、陶紅珍、屈斌斌,分別主演崑劇折子戲──《爛柯山》之〈逼休〉、〈潑水〉及《牡丹亭》之〈遊園〉、〈驚夢〉、〈尋夢〉,透過觀賞現場演出,以感受崑曲的藝術魅力。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張繼青曾多次領團赴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芬蘭、日本、韓國等國演出;二零零五年遠赴美國華盛頓及紐約演出,並多次應邀到香港、台灣演出和講學。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21期《戲曲品味》月刊

 
       二零零一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過去三年,拔萃男書院曾多次舉辦崑曲活動,計有「驚艷瞬間-廳堂版崑曲《牡丹亭》」(二零零八年)及「雅部共賞-中國崑曲博物館」(二零零九年)等,藉此推廣崑曲及提高師生鑒賞能力。
       今年,拔萃男書院特別邀請了國寶級崑曲大師張繼青、姚繼焜伉儷出任駐校藝術家,為該校主講崑曲課程,又於十一月十六及十七日舉行「青出於蘭--張繼青之藝術人生」活動,取古代文人喜以幽香淡雅的蘭花比喻具有六百年歷史的「崑曲」之意,由兩位老師主講公開講座「青出於蘭--爛柯山之夢」和「青出於蘭--牡丹亭之夢」,讓師生親睹大師的風采,並享其精彩藝術人生。
       兩場講座後,由「江蘇省蘇州崑劇院」青年演員劉煜、周雪峰、陶紅珍、屈斌斌,分別主演崑劇折子戲──《爛柯山》之〈逼休〉、〈潑水〉及《牡丹亭》之〈遊園〉、〈驚夢〉、〈尋夢〉,透過觀賞現場演出,以感受崑曲的藝術魅力。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張繼青曾多次領團赴意大利、德國、法國、西班牙、芬蘭、日本、韓國等國演出;二零零五年遠赴美國華盛頓及紐約演出,並多次應邀到香港、台灣演出和講學。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21期《戲曲品味》月刊

週日, 10 二月 2019 19:52

寶翠園幼稚園 孩子開心演粵劇

 
       八月底有兩場的兒童粵劇《月亮姐姐睡何鄉》演出,很多小朋友踏上舞台表演,其中隨著嫦娥出場的八個小仙女扮相優美、關目傳神,大受注目。原來,他們年紀都很小,來自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
       負責此項目的黃瑞雯老師和鍾靄殷老師告訴我,他們受到邀請,參與這個協作演出。「首先要甄選,因為同學們都很踴躍參加。」黃瑞雯老師說。馬曼霞老師來校選出了十六位同學,八個女的演仙女,八個男的演工尺歌。
 
小朋友演得好開心
       鍾靄殷老師告訴我,他們的綵排很緊密,每星期兩次,同學們也練得很用心。
       這十六位同學來自K2和K3班,年紀很小,只有四至六歲。
       「起初,同學們完全沒有粵劇的概念。」黃瑞雯老師說:「透過看DVD,加上聯想,漸漸認識了粵劇。」
       八位演小仙女的小妹妹,須化妝成很美麗的仙女,要穿戴飾物和緊縛裙子,以及走位、練碎步和關目表情;當然,還有複雜的做手和動作。同學們都很用心學習,不怕辛苦,且練得很起勁,由完全不懂到產生興趣。
       「綵排的次數也不少,且要到將軍澳某學校及文化中心綵排。幸好家長們都很合作,並且不辭勞苦地管接送。」鍾靄殷老師補充說。
       《月亮姐姐睡何鄉》是個群戲,十六位小朋友雖只演出一部分,但他們都預早抵達綵排的場地,等候依次序出場;在老師陪同下,同學們也不覺辛苦。到了正式的兩次演出時,他們乖乖的坐下來化妝穿戴,不只絲毫沒有怨言,更顯得興致勃勃,不時照鏡扮表情,做足準備工夫。
       這次演出非常成功,台下的家長及長者們都看得很開心,很多家庭更是一家大小來看同學們的演出,真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如果再有這樣的機會,我們也會考慮協作演出。黃瑞雯老師說:「平日很少有專業人士來教粵劇,這次被邀請參加演出,令同學們獲益良多。」
 
孩子增強觀察力
       原來,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的小朋友都喜歡舞蹈,舞蹈是他們的日常課程,他們亦經常被邀請在中西區的節日活動中演出。
       黃瑞雯老師說:「這次表演大家都很開心,起初擔心同學們怕辛苦,透過練習和參演之後,發覺他們可以互相交流,家長們的反應亦很好,大家都非常開心。」
       鍾靄殷老師說:「原本只是想見識與學習,粵劇的服飾很美,期望同學們增強觀察力。透過這次學習機會,他們明白大家怎樣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亦認識了粵劇文化,得益不淺。」
       兩位老師伴隨著同學們排練和演出,眼見他們學習有成,且在台上有精采的演出,至感安慰。當然,由始至終都支持這項活動的陳燕妮校長也很開心。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19期《戲曲品味》月刊

週日, 10 二月 2019 19:52

寶翠園幼稚園 孩子開心演粵劇

 
       八月底有兩場的兒童粵劇《月亮姐姐睡何鄉》演出,很多小朋友踏上舞台表演,其中隨著嫦娥出場的八個小仙女扮相優美、關目傳神,大受注目。原來,他們年紀都很小,來自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
       負責此項目的黃瑞雯老師和鍾靄殷老師告訴我,他們受到邀請,參與這個協作演出。「首先要甄選,因為同學們都很踴躍參加。」黃瑞雯老師說。馬曼霞老師來校選出了十六位同學,八個女的演仙女,八個男的演工尺歌。
 
小朋友演得好開心
       鍾靄殷老師告訴我,他們的綵排很緊密,每星期兩次,同學們也練得很用心。
       這十六位同學來自K2和K3班,年紀很小,只有四至六歲。
       「起初,同學們完全沒有粵劇的概念。」黃瑞雯老師說:「透過看DVD,加上聯想,漸漸認識了粵劇。」
       八位演小仙女的小妹妹,須化妝成很美麗的仙女,要穿戴飾物和緊縛裙子,以及走位、練碎步和關目表情;當然,還有複雜的做手和動作。同學們都很用心學習,不怕辛苦,且練得很起勁,由完全不懂到產生興趣。
       「綵排的次數也不少,且要到將軍澳某學校及文化中心綵排。幸好家長們都很合作,並且不辭勞苦地管接送。」鍾靄殷老師補充說。
       《月亮姐姐睡何鄉》是個群戲,十六位小朋友雖只演出一部分,但他們都預早抵達綵排的場地,等候依次序出場;在老師陪同下,同學們也不覺辛苦。到了正式的兩次演出時,他們乖乖的坐下來化妝穿戴,不只絲毫沒有怨言,更顯得興致勃勃,不時照鏡扮表情,做足準備工夫。
       這次演出非常成功,台下的家長及長者們都看得很開心,很多家庭更是一家大小來看同學們的演出,真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如果再有這樣的機會,我們也會考慮協作演出。黃瑞雯老師說:「平日很少有專業人士來教粵劇,這次被邀請參加演出,令同學們獲益良多。」
 
孩子增強觀察力
       原來,聖雅各福群會寶翠園幼稚園的小朋友都喜歡舞蹈,舞蹈是他們的日常課程,他們亦經常被邀請在中西區的節日活動中演出。
       黃瑞雯老師說:「這次表演大家都很開心,起初擔心同學們怕辛苦,透過練習和參演之後,發覺他們可以互相交流,家長們的反應亦很好,大家都非常開心。」
       鍾靄殷老師說:「原本只是想見識與學習,粵劇的服飾很美,期望同學們增強觀察力。透過這次學習機會,他們明白大家怎樣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亦認識了粵劇文化,得益不淺。」
       兩位老師伴隨著同學們排練和演出,眼見他們學習有成,且在台上有精采的演出,至感安慰。當然,由始至終都支持這項活動的陳燕妮校長也很開心。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19期《戲曲品味》月刊

 

文:盧青雲

       常常感到粵曲粵劇放在音樂科的課程中佔的比例仍很小,未必能引起學生的主動學習;有些學校便參加一些協作計劃,以加強對學生的粵劇培訓,東華三院鄧肇堅小學是其中一分子。

       該校音樂科主任林賽玲老師告訴我,他們零九至一零年度參加粵劇教育協作計劃,與香港教育學院合作,由梁寶華博士負責統籌,並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

導師只來一天 課程編排精密

       「這個計劃雖只有八節課,但事前要做不少準備工作,例如:要在事先申請,要在行政方面作出配合與安排,又要共同備課。」林老師說。

       林老師表示,光是課堂的編排,已花了不少心思。因為參加協作的導師只來一天,但參與計劃的同學共有三班,每班上一節課,必須配合得好才不會紊亂。計劃派來的是梁森兒導師,她會和音樂科老師一同上課。

       計劃中,每班都有八節粵劇課,課堂設計得很好,林老師希望同學們用心感受。同學們也不負所望,對粵劇的化妝技巧、穿戴等等,都很投入地學習。

       「那是三班五年級的同學。他們上課時遇有不明白的地方,梁導師會即時解釋,一個做手或眼神,就可以令他們完全明白。」林老師解釋。

       事前各音樂科老師亦要接受培訓,課程由王勝昆老師任教。到了十一月,各老師已準備好教案,下學期才正式上這八節課。

校長帶隊看戲 引發學生興趣

       在推行這個計劃之前,該校校長李漢光還舉辦了一個簡介會,利用午間的時間,在禮堂為學生介紹粵劇,大家的反應非常好,不只對粵劇認識多了,而且產生了興趣。

       「同學們上課時學唱小曲和數白欖。」林老師補充:「他們顯得很有興趣,又做工作紙,並嘗試寫白欖的文詞,很有創意。」

       這一份份的白欖新詞,正是同學們於七月二日在教育學院的交流會上的表演之作,當時獲得在場人士的一致好評。

       「他們不怯場,台風很好,我們都感到安慰。」林老師由衷地說。

       除此之外,李校長曾經帶領同學外出觀賞折子戲,又安排了他們參觀校際音樂節的粵曲比賽,以引發同學們對粵劇文化的興趣。今年六月底,同學們參觀沙田文化博物館時,對大戲棚和可以自變戲裝的互動遊戲,十分感興趣。

       林老師表示,教育學院希望薪火相傳,令更多學校的同學認識粵劇文化,故此他們在新學年不再有機會參與這個計劃;但她期望在同學們升讀六年級之後,再教他們課節上的粵劇藝術文化,仍會利用各種樂器如:木魚、鑼鼓等,加強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並鼓勵他們多些看戲曲表演。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小學生創作白欖新詞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今年青海大地震,真係累死好多人。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數以千人掉性命,有人尋屍雙手搵。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食物支援唔夠多,好彩政府施援手。

ㄨ ㄨ ㄨ ㄨ ㄨ 

問題解決了,才可抖。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幸好有個好老師,救人自己遭不幸。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英明傳遍全香江,留名萬世好精神。  

5A 李浩賢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我們學校真有趣,老師同學都很友善。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老師教導真有方,同學也愛助老師。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同學成績像支箭,真是老師的功勞。

ㄨ ㄨ ㄨ ㄨ ㄨ  

有位梁老師,像西施。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微笑的時候,真是迷死任何人。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ㄨ 

每天見到梁老師,就像看見西施。  

5A 李潔穎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我的家庭雖普通,每天趣事都不同。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只求相處夠開心,不需吵架要擔心。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爸媽少有傷心時,姐姐願意傾心事。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幸福家庭真稀有,一家歡聚樂悠悠。  

5B 禤慧芝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上學課堂新又多,中文英文又唱歌。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上堂規則要遵守,乖乖坐好不亂走。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老師雖好惡,都為我們好。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今日用功勤讀書,將來搵工唔會輸。  

5B 羅曉昕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校園生活真係好,我班同學都唔會嘈。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老師教書無得頂,教到人人好記性。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中英數常無問題,仲有教育電視睇。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學校人多同學多,大家常常笑呵呵。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午膳食飯去廁所,我枱放咗益力多。

ㄨ ㄨ ㄨ ㄨ ㄨ  

無飯舉高手,唔好走。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小息同學做功課,午息我地食蘋果。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週會我地睇表演,放學我會食薯片。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返到屋企去溫書,考試默書唔會輸。  

5C 周宇星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學校生活無得頂,學生老師乜都醒。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乜室乜館乜都有,學生學習唔使愁。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中英數常音體普,新聞政治乜都好。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學校人多垃圾多,校工幫手攞地拖。

ㄨ ㄨ ㄨ ㄨ ㄨ 

有問題舉手,唔使愁。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返學要帶八達通,交費點名好輕鬆。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測驗捧蛋唔緊要,下次再努力少少。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上課專心又留神,考試唔會一舊雲。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午飯水果一籮籮,唔係蕉就係蘋果。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次次旅行好興奮,但係次次曬到暈。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ㄨ

小息午息做功課,返到屋企輕鬆囉。  

5C 張子諾

 

─ 刊載於第118期《戲曲品味》月刊


導師只來一天 課程編排精密

       「這個計劃雖只有八節課,但事前要做不少準備工作,例如:要在事先申請,要在行政方面作出配合與安排,又要共同備課。」林老師說。

       林老師表示,光是課堂的編排,已花了不少心思。因為參加協作的導師只來一天,但參與計劃的同學共有三班,每班上一節課,必須配合得好才不會紊亂。計劃派來的是梁森兒導師,她會和音樂科老師一同上課。

週日, 10 二月 2019 23:00

粵劇《乾坤鏡》

本劇2005年首演,由楊智深編劇,劉洵為藝術總監。此劇角色多,各演員一人分飾多個角色,天上人間渾然一體,是個帶禪味的神話故事。今次以全班年青演員演出,加強舞美效果,注入現代元素的同時也展示傳統南派功夫,一派青春活力,感覺清新。

週五, 08 二月 2019 21:58

佛教慈敬學校增加興趣學粵劇

 
 
文:盧青雲
 
       踏進佛教慈敬學校的大門,見到一張張同學們演粵劇的戲裝相,七彩繽紛。展板很大,照片也很多,有不少家長在欣賞,都是同學上月在高山刻場演出的劇照。很多小朋友見到都大為欣羨,有些更躍躍欲試,原來粵劇這麼好玩,服裝這麼好看。
       我去訪問黃鳳鳴校長,她表示:「老師有心去做這個粵劇計劃,我十分支持。很少老師肯主動去做這類計劃,粵劇是傳統文化的代表,粵劇中的對唱、生旦平喉子喉的分別、唱做唸打,都可以給學生去學習。粵劇的文詞亦優美,學生亦可以在學習中感受到文化藝術。」
       我知道,慈敬學校的同學不只上台表演《雷鳴金鼓戰笳聲》之《送別》,還會學水袖、唱做等,負責這個粵劇計劃的何婉兒老師表示,起初他們參加這個藝發局邀約計劃──粵刻演出培訓課程,有十四、五個同學參加,在二年級至六年級中選出,大多是女同學,大家都不大有信心。全個課程共有十六節,一星期兩小時的課,做各種訓練,由陳銘英、馬卓麟、苗丹青等導師來任教。後來越學越有興趣,同學們都對粵劇有了良好的印象了。
       「起初真的很辛苦。」何婉兒老師說:「唱、做、唸、打,他們都要學。」
       黃副校長說:「最初有些同學竟然哭了,有些根本不懂粵劇,只是母親喜歡,叫他們參加的。後來,他們學上了手,不只會打、還會唱,甚至可以上台做一個折子戲,不但他們開心,家長更開心,我們亦很興奮。」
       其實,早在零六至零七年間,慈敬的同學們已隨「動感文學藝術協作」演出過《岳飛》一劇。是用普通話來演繹的大型音樂劇,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零九年他們參加了這個「學校戲曲教育計劃」,經過十六堂的訓練與學習,竟然可以在高山劇場演出折子戲,真是既驚且喜。同學們都在現場音樂伴奏下唱曲,又化妝和貼片子,穿上水袖,在台上又唱又演,著實不容易。
       「其他同學看到他們演出,都很感興趣,躍躍欲試。」何婉兒老師說。她在學校教音樂科,在課堂上教到幾節關於粵劇課程時,覺得學生們有些沉悶之感,及後做了這個計劃,大家竟然對粵劇大大改觀。「最欣喜是這個計劃改變了學生的看法,覺得跟在課堂上學的不一樣。」她表示:「他們引起了興趣,甚至在課堂外都拿著曲詞和劇本中的詩詞來背念,非常用心。」
       黃副校長也表示,粵劇如果可以進入校園就最好,現今音樂堂中雖有幾節教粵劇,但仍是以介紹西方音樂為多。粵劇不論化妝、服裝、配搭各方面都費用較貴,她期望透過這個粵劇計劃能令學生認識粵劇,並且培養出興趣來;更盼望政府當局可以多資助粵劇計劃。
       慈敬學校的同學今年參加粵劇計劃的成績不錯,家長們亦很支持,不少家長親自帶同學去綵排和演出,非常用心。很多同學均表示,如果再有機會,明年期望仍可參與,進一步為興趣而學習。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17期《戲曲品味》月刊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