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per User
第六期 任白藝術揚名國際

第六期 二零零一年五月 |
封面人物 |
5任白藝術揚名國際 |
8白雪仙開拓粵劇新境界 |
12電影版李後主圖輯 |
人物專訪 |
14新劍郎起班償夙願 |
16陳鴻進專攻丑生見成績 |
18陳詠儀十年努力 |
20葉紹德名劇專場 |
26梅雪詩春遊行樂 |
56侯潔怡舞師自通 |
新劇欣賞 |
22桃花扇 |
24神鵰俠侶 |
28吳越春秋 |
32淝水之戰 |
京劇傳真 |
34秦香蓮 |
36紅鬃烈馬 |
粵劇傳真 |
38無情寶劍有情天 |
40洛水神仙 |
42碧血寫春秋 |
44黃飛虎反五關 |
46包公怒鍘陳世美 |
48焙衣情 |
50旗開得勝凱旋還 |
54織錦奇緣 |
55雙槍陸文龍 |
樂社千秋 |
58烽藝有教無類宏揚戲曲 |
校園播種 |
60小朋友唱粵曲 |
梨園繽紛 |
62喜事重重 |
63紅伶閨秀匯藝萃 |
64鍾愛曲藝演唱 |
65樂樂居同樂樂 |
66溫誌鵬作品演唱會 |
67萬眾同歡慶華年 |
68有緣相聚 |
69多謝捧場 |
70各有千秋 |
梨園播音室 |
71蓋鳴暉現真身 |
專欄 |
72海外專訊:旅英華人與香港藝人情性交流 |
74海外專訊:梨園橋王劉月峰 |
75粵劇行當:裴艷玲點名攻擊粵劇演員的回應 |
76粵劇小詞典:粵劇中的手、眼、步、身四法 |
77粵劇百載勾沉:香港粵劇從歌壇、樂師到劇壇 |
78紅船話舊:反串六國大封相 |
79粵曲演唱技巧:粵曲運用「面罩唱法」 |
80曲詞解讀:林沖之柳亭餞別 |
82新曲選刊:怒沉百寶箱 |
86戲曲節目表 |
第五期 現代俠士李龍形象健康

第五期 二零零一年四月 |
封面人物 |
4 現代俠士李龍形象健康 |
人物專訪 |
8 萬能老倌阮兆輝 |
12 陳劍聲人情味儂 |
15 陳嘉鳴安於二幫位置 |
18 文劍飛英姿颯爽 |
20 鄧碧雲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 |
30 畢玉英現階段人生的至愛 |
新劇欣賞 |
32 俠士名花結良緣 |
34 非夢奇緣 |
粵劇傳真 |
36 一把存忠劍 |
38 梟雄虎將美人威 |
40 擊鼓退金兵 |
42 三夕恩情廿載仇 |
43 樓台會 |
44 白蛇傳 |
潮劇傳真 |
46 霧鎖開封 |
48 七鳳斬蛟龍 |
樂社千秋 |
50 月騫戲曲中心業餘推動專業 |
校園播種 |
52 遁道中學 |
在實驗中取得成果 |
梨園繽紛 |
54 港穗曲藝交流會 |
55 創造無煙樂土 |
56 紅伶閨秀同賀婦女節 |
57 喜慶一堂 |
58 諧趣粵曲話劇新嘗試 |
59 俾面派對齊舉杯 |
60 梁天雁新曲發表 |
61 劉兆榮探望最愛 |
62 娛人娛己 |
63 排場演功架 |
64 成雙成對 |
65 台前台後記趣 |
梨園播音室 |
66 新鳳凰鐵三角陣容 |
文千歲夥拍陳麗芳 |
67 龍貫天做廣播劇 |
溫誌鵬新作火熱進行 |
地方戲曲 |
68 評彈狀元——范林元 |
專欄 |
72 劇評:我看關戲 |
74 海外專訊:燕鳳鳴憑秋香打響頭炮 |
75 粵劇行當:小武回潮 |
76 老來講舊事:西河會從靚仙講到靚少佳 |
78 粵劇百載勾沉:獨樹一幟的粵劇音樂 |
79 粵劇小詞典:十八羅漢架 |
80 紅船話舊:悼念先師羅耀宗冥壽 |
81 新曲選刊:林沖別妻 |
84 曲詞解讀:琵琶記 |
86 戲曲節目表 |
第四期 香港梨園瑰寶 陳好逑細膩演技令人迷

第四期 二零零一年三月 |
封面人物 |
4 香港梨園瑰寶 陳好逑細膩演技令人迷 |
人物專訪 |
8 龍貫天開拓粵劇另一個空間 |
12 潮劇小生王 陳楚蕙 |
16 李香琴寶刀未老 |
18 藝青雲、南燕進軍大戲院 |
20 御東昇御玲瓏姐妹同心做粵劇 |
22 何杜瑞卿唱曲寄閒情 |
新劇欣賞 |
24 亂點鴛鴦譜 |
50 淝水之戰 |
粵劇傳真 |
26 港粵紅伶折子戲 |
28 三件寶 |
30 香銷十二美人樓 |
32 獅吼記 |
34 無情寶劍有情天 |
36 情俠鬧璇宮 |
38 三夕恩情廿載仇 |
40 桂枝告狀 |
42 忽必烈大帝 |
44 紫釵記 |
45 紅菱巧破無頭案 |
川劇傳真 |
46 目連之母 |
48 川劇折子戲 |
劇團焦點 |
52 香港實驗粵劇團薪傳藝術 |
樂社千秋 |
54 昇平半世紀娛樂在民間 |
校園播種 |
56 旺角勞工子弟學校 巫瑤珊用活動教學教授戲曲 |
梨園繽紛 |
58 同慶賀樂融融 |
59 伍秀芳敬老折子戲專場 |
60 伶人與伶迷 |
61 金曲慈善夜 |
62 戲人戲語 |
63 戲真情假 |
64 齊歡聚樂滿堂 |
65 美人如雲 |
66 敬老玩新招 |
專題 |
67 粵劇百載勾沉——傳承學習門檻 |
68 談粵劇的關戲 |
70 關德興=新靚就=黃飛鴻 |
專欄 |
74 海外專訊:由羅、李事件說世態 |
75 讀者調查 |
76 粵劇行當:最後的小武 |
77 紅船話舊:舞台禁忌 |
78 劇評:香銷十二美人樓 |
79 粵劇小詞典:照鏡 粵劇基本功:步法、身法 |
80 曲詞解讀:十奏嚴嵩 |
82 新曲選刊:情俠鬧璇宮之鳳閣定情 |
86 戲曲節目表 |
第三期 蓋鳴暉自翔似賈寶玉

第三期 二零零一年二月 |
封面人物 |
6蓋鳴暉自翔似賈寶玉 |
人物專訪 |
10藝術節2001尤聲普製作兼演紅生戲 |
12羅家英鍾情紅面關公 |
14南鳳擅演古代美人 |
18梅雪詩為賀歲新戲置裝忙 |
20郭鳳女唱做多面睇 |
22 陳麗芳台上台下真功夫 |
新年好戲 |
24 新年好戲推介 |
新劇欣賞 |
26 寒江關 |
名劇傳真 |
28 月老笑狂生 |
30 跨鳳乘龍 |
32 白龍關 |
34 戎馬金戈萬里情 |
36 十五貫 |
38 桂枝告狀 |
39 鐵馬銀婚 |
地方戲劇 |
40 香港青年京劇學院 |
沙大京劇藝術駐場工作坊也演三國故事 |
樂社千秋 |
42 鑪峰樂苑開曲社演唱之先河 |
校園播種 |
44 新界鄉議局大埔區中學 |
慈善專輯 |
46 送炭到泰北慈善愛心行 |
48 紅伶傾力紅館義唱 |
梨園繽紛 |
50 杜詠心快樂過新年 |
52 飛燕群星跳躍舞台 |
54 韻文師生廿載情 |
55 天虹敬老歡聚 |
57 長者聯歡眾樂樂 |
58 曲藝會知音 |
59 英雄與美人 |
專題 |
61 戲班封相展實力 |
62 開鑼例戲熱鬧輝煌 |
武生坐車絕技嘆為觀止 |
63 例戲今昔 |
64 粵劇百載勾沉——戲神傳說 |
66 粵劇行當:行當與文武生 |
67 紅船話舊:紅船怪異 |
68 振興粵劇首要工作 |
69 粵劇小詞典:南派對打武功 |
粵劇基本功:手法、眼法 |
海外專訊 |
70 振華聲藝術研究社 |
向主流社會推介中國戲劇 |
72 曲詞解讀:竊符救趙 |
74 新曲選刊:雪嶺鳳雲會之亂世親仇 撰曲:葉紹德 |
78 戲曲節目表 |
第二期 梅雪詩與粵劇緣來有因去無期
第二期 二零零一年一月 |
封面人物 |
4 梅雪詩與粵劇緣來有因去無期 |
人物專訪 |
8 甄秀儀停不了的音樂 |
10 梁玉嶸勤練揚琴拓展星腔 |
12 徐余梅馨得鳳凰女點醒 |
新劇觀賞 |
14 越劇:洗馬橋 |
16 青樓夢 |
名劇傳真 |
18 朱弁回朝 |
20 俏潘安 |
21 琵琶山上英雄血 |
22 紅樓寶黛 |
24 寶蓮燈 |
26 紫釵記 |
28 花田八囍 |
30 辭郎州 |
32 第三屆羊城國際粵劇節剪影 |
梨園繽紛 |
34 紅伶為東華籌款 |
36 衛駿英雙槍展英氣 |
44 蓋鳴暉、吳美英錄影真性情 |
45 林家聲蓋鳴暉師徒緣 |
54 百唱不厭任劍輝 |
56 籌建西方寺大匯演 |
劇團焦點 |
38 龍騰燕新劇酬戲迷 |
60 漢風自強不息21年 |
地方戲劇 |
41 成都川劇三團擅演高腔名劇 |
42 川劇絕活凝聚藝術魅力 |
常在心中 |
46 舊夢繁華鄭孟霞 |
48 百看不厭任劍輝 |
52 新劍郎回憶與任姐演戲經驗 |
55 懷念師傅王粵生 |
校園播種 |
62 校園播種:孔教學院何郭佩珍中學 |
專題 |
66 粵劇百載勾沉——「薛馬桂白廖」五大流派 |
68 木偶粵劇電影《芙蓉仙子》 |
69 紅船話舊:紅船禁忌多 |
70 粵劇行當:小武大王靚元亨 |
劇評 |
72 評青樓夢——劇情平淡無奇撰曲盡顯才情 |
73 雙雄鬧殿觀後談 |
海外專訊 |
74 溫埠粵劇藝壇看今朝話當年 |
76 曲詞解讀:光緒皇情暖珍妃 |
78 粵劇小詞典:五色真軍器/粵劇基本功:跳大架 |
79 新曲選刊:蔡文姬之絕唱胡笳十八拍 撰曲:蔡衍棻 |
84 送炭到泰北 善慈愛心行 |
86 戲曲節目表 |
88 優惠訂閱表格/讀者專訊 |
第一期 陳寶珠戲如人生

第一期 二零零零年十二月 |
封面人物 |
20 陳寶珠戲如人生 |
24 煙雨紅船 |
人物專訪 |
26 李龍全情投入戲曲 |
30 裴艷玲發揚蘭亭演藝 |
34 越劇王子趙志剛 |
36 李陳勁秀唱曲練戲養生之道 |
38 胡美儀唱出新天地 |
新劇觀賞 |
40 英雄叛國 |
42 一縷詩魂兩段情 |
44 七賢眷 |
46 虎符 |
劇團焦點 |
48 慶鳳鳴演繹經典名劇《牡丹亭》 |
52 鳴芝聲十年有成回饋社會 |
戲曲節目表 |
56 校園播種:何文田官立中學 |
59 戲曲網頁任瀏覽 |
60 朗暉少兒折子戲 |
曲社剪影 |
62 靈風弘揚國粹七載呈功 |
短訊 |
63 羊城國際粵劇節 |
沙田粵劇博物館 |
京崑粵紅生薈萃 |
66 八和兩京文化交流 |
68 陳劍聲回顧八和上京 |
溫哥華專訊 |
70 陳小漢闡釋B腔的四個情字 |
72 精英聚雲城——陳小漢李敏華演唱會 |
74 音樂醉翁羅永明 |
76 楊海城粵劇學院三週年院慶演出 |
專題 |
78 粵劇百載勾沉——不沉的紅船 |
82 粵劇行當:粵劇花面的開面與打面架 |
83 紅船話舊:執位與禁忌 |
84 曲詞解讀:牡丹亭驚夢之幽媾 |
86 南音選刊:痴郎吟盡楚江秋 |
88 新曲選刊:李亞仙刺目勸夫 撰曲:蘇翁 |
93 新曲速遞 |
94 戲曲節目表 |
粵劇戲台 -「情牽六月」

「情牽六月」~ 洛神 (6月6日)、六月雪 (6月7日)、帝女花 (6月8日)
衛駿輝、李沛妍、宋洪波、梁煒康(只演6月8日)、瓊花女、譚穎倫、司徒翠英
元朗劇院演藝廳
門票於即日起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
票價 - $200, 140, 100, 80, 50 (設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歡迎6歲或以上人士入場觀看)
網上購票www.urbtix.hk、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票務查詢3761 6661、節目查詢2388 3850 (凌小姐)
![]() |
粵劇戲台 - 簡介 「粵劇戲台」成立於2007年10月,專事粵劇創作和相關的藝術發展項目,並致力保存及推廣粵劇藝術,為現代社會的文化生活增添色彩。粵劇戲台製作了不同類型的表演節目,包裝銳意改革的新版名劇,用於保存的古老排場戲,創新的大型表演新編劇,以至培育新人的新編粵劇,各有創作模式,但都離不開粵劇本質。 創辦人李奇峰,出身及成長於戲行,十分理解粵劇存在的問題,很早就萌生改革的念頭。移居美國十年,接觸很多西方表演藝術,令他大開眼界,現代舞台的優點可以借用,而粵劇的缺點,包括行政、人事、演員質素、劇本等,可以改進的地方太多了,那時就有個心願,退休之後回到香港,為粵劇改革的理想再戰江湖——創辦粵劇戲台協會,宣揚粵劇藝術,培育新秀,藉此保存並發展粵劇藝術,為香港本土文化作出貢獻。
粵劇戲台成立宗旨: 一、保存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為粵劇藝術開拓出新的發展方向; 二、從其他藝術創作探索出新的元素,並融入粵劇當中,嘗試創作出新的藝術形式; 三、積極推廣傳統藝術予年輕一代,並擴闊粵劇文化藝術到普羅大眾; 四、承諾提升粵劇創作質素,以達至國際級水平; 五、 籌劃各項研究和活動項目,讓粵劇藝術邁向國際; 聯絡方法: www.aco.org.hk https://www.facebook.com/ArtOfCantoneseOpera?ref=hl
|
粵劇戲台 - 演出資訊
粵劇戲台主要演出:
2013年
9月《德齡與慈禧》、新編粵劇《江山遺恨》
4月「栽培新秀承傳藝萃」:
《雙仙拜月亭》、《一入侯門深似海》及《紫釵記》
1月「名角名劇展演」:
《南宋鴛鴦鏡》、《洛神》、《枇杷山上英雄血》、《無情寶劍有情天》、《碧血寫春秋》;
折子戲專場-《白蛇傳之盜仙草》、《三夕恩情廿載仇之盤夫》、《十五貫之訪鼠》、《龍鳳爭掛帥之路遇》
1月「傳揚粵劇文化精粹」尤聲普藝術專場:
《佘太君掛帥》、《十奏嚴嵩》
2012年
12月《德齡與慈禧》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創意藝術雙周」深圳演出
8月「唐滌生經典戲寶承傳」:
《再世紅梅記》、《紫釵記》、《帝女花》(青年版)
6月「唐滌生經典戲寶承傳」:
《再世紅梅記》、《紫釵記》、《帝女花》(青年版)
5月「經典延續劇藝承傳」粵劇戲台五週年:
《活命金牌》、《李廣王》、《章台柳》、《關公釋貂蟬‧古城會》、《秋雨菱花姊妹情》
1月「劇藝縱橫五十秋」羅家英戲寶精選:
《蟠龍令》、《英雄叛國》、《關公釋貂蟬.古城會》、《糟糠情》、《南宋鴛鴦鏡》、《穆桂英大破洪洲》
2011年
10月《德齡與慈禧》加拿大世界宣明會主辦加拿大慈善演出
8月《德齡與慈禧》
6月《再世紅梅記》、《秋雨菱花姊妹情》
5月《德齡與慈禧》澳門文化局主辦第二十二屆澳門藝術節演出
2010年
9月《德齡與慈禧》載譽重演
1月《德齡與慈禧》首度公演
1月香港實驗粵劇團四十年回顧.前瞻
2009年
8月「際會風雲」:《曹操與楊修》、《佘太君》、《六月雪》、《洛神》
2月《帝女花》青年版
1月《古調精華》
2008年
9月「數風雲人物還看今朝」:《萬世流芳張玉喬》、《曹操‧關羽‧貂蟬》、《霸王別姬》、《斷橋》、《幽媾》、《月下追賢》
2007年
11月美國紐約及衛斯理大學演出:《花木蘭》、《牡丹亭之幽媾》、《紅樓夢之幻覺離恨天》
● 再世紅梅記
粵劇戲台 - 《德齡與慈禧》七度公演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根據何冀平話劇改編、導演:羅家英 粵劇戲台藝術總監李奇峰一直希望製作新編的大型粵劇,2010年邀得理想夥伴羅家英、汪明荃合力打造「粵劇戲台」的第一齣新編劇目《德齡與慈禧》。《德齡與慈禧》幾度載譽重演,本年九月第七度公演。 劇情大綱 裕庚出使歐洲多年回國,榮祿過訪傳逹慈禧宣其女進宮朝覲,見德齡、容齡非常洋化,擔憂不矣。俄使夫人以日俄戰爭要脅,幸德齡作翻譯,機靈化解,慈禧遂將她姐妹編為女官,隨侍身旁。德齡深得慈禧鍾愛,介紹西方文明事物,引起宮中眾人妒忌,更惹光緒與隆裕皇后起紛爭。榮祿夜訪儲秀宮,慈禧欣向舊情人細訴心事,不料他藉機遞表章,雖惹太后不悅,卻被留宿終宵。榮祿留宿儲秀,眾人藉詞避走,蓮英故意令德齡撞破此事,慈禧見她坦率,另有體會,不加罪究。太后與光緒重溫舊日母子情,豈料被他冒死呈上維新奏折觸怒,德齡知悉,決找時機再遞。容齡藉壽辰獻舞暗呈奏折,慈禧乍聞榮祿死訊,聽其遺言大慟,不降罪德齡,只遣她姐妹離宮。德齡向太后辭行,慈禧已病屆彌留,懺悔前塵,決意變革,吐露實為要她離宮助父出使,老少交心。 演員 汪明荃 飾慈禧 羅家英 飾榮祿 梁兆明 飾光緒 陳詠儀 飾隆裕 阮兆輝 飾李蓮英 李沛妍 飾 德齡 謝曉瑩 飾 德齡 演出日期:2013年9月18日 時間: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