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105)
廣播劇搬上話劇舞台
《十八樓C座》見證香港成長
香港話劇團破天荒與商業電台攜手製作《十八樓C座》舞台劇,由陳輝虹編劇、陳敢權執導,特邀黃秋生、蘇玉華聯同話劇團演員黃慧慈、辛偉強、彭杏英、周志輝等主演,廣播劇中的配音員金剛、朱雪梅、陳慕賢更會粉墨登場。
此劇講述在周記茶水檔,年輕時的周記(黃秋生飾)邂逅太太雲鵑(蘇玉華飾),經歷社會大事以至兩口子在拼博的年代如何打造周記茶餐廳。眾街坊天天聚集茶水檔,閒話家常之餘,又以最貼近民生的語言論盡時事,見證香港成長、發展與一個又一個的歷史時刻。
《十八樓C座》7月6日至8月4日期間假香港大會堂及賽馬會綜藝館上演。並於6月27日至7月14日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十八樓C座》主題展覽,展出與昔日重要民生事件相關的歷史資料及照片,回顧當年社會面貌。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第24屆澳門藝術節
新編京劇《韓玉娘》
五月十九日 澳門文化中心
《生死恨》是抗戰前夕梅蘭芳為激發國人愛國熱情而編寫的一齣古裝戲,透過對苦難命運的抗爭,突顯社會低層弱勢女性的堅貞與家國情懷。
《韓玉娘》是根據梅蘭芳愛國名劇《生死恨》改編而成,由梅葆玖弟子、梅花獎演員董圓圓擔綱,「韓玉娘」是劇中的中心人物,一登場幾段唱就讓觀眾感受到了梅派的韻味,而第三場的行路戲,則展現了梅派的舞蹈動作,之後的「紡紗」一場中則保留了原有的梅派經典唱段。故事講述南宋時金兵入侵,宋朝難民被擄為奴,民女韓玉娘與書生程鵬舉結為夫婦,鵬舉投軍救國,玉娘卻被轉賣為妾,後又淪落尼庵避難,幾度輾轉,心力交瘁;最終夫妻聚首,卻已至生命殘燭,溘然長逝。
主要演員:
韓玉娘 董圓圓
程鵬舉 張建國
和氏 寇春華
李氏 張蘭
胡公子 呂昆山
趙尋 王旭東
老尼 張亞寧
香港八和會館第三十六屆理事會7月8日舉行成員互選會,由油尖旺民政事務處聯絡主任主管(東)梁倩玲小姐監票,29位成員互相投票選出新任正副主席及各小組正副主任。結果汪明荃連任第三十六屆理事會主席,阮兆輝、李龍、龍貫天、新劍郎連任副主席。其他各組負責人亦已選定。
互選會之後隨即舉行第三十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汪主席表示粵劇藝術的承傳是八和的首要工作, 重點承傳計劃「油麻地場地伙伴計劃-粵劇新秀演出」,銳意將油麻地戲曲活動中心打造成為粵劇新秀的搖藍,2013-14年的劇季亦已於6月4日開鑼。
此外,由八和粵劇學院、八和與職訓局合作所籌辦的各類型培訓課程,均提供了多元化的藝技提升訓練予現職粵劇的人士及有興趣入行的新人,務求全方位培訓台前幕後的各類型人才。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繽紛多彩、創意無限的第三十五周年樂季在一片喝采聲中拉下帷幕,香港中樂團新樂季以「動聽中樂,雅俗共賞;傳統創新,本土傳承。」為目標,將於九月展開,揭幕音樂會呈獻香港史上最盛大的編鐘與中樂團音樂會《千年之聲.鐘樂龢鳴》,全套編鐘共六十五枚將首次搬離中國內地演出;香港史上最盛大的編鐘與中樂團音樂會,勢必震撼全城。
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表示:香港中樂團是「香港人的樂團」,「本土」一直是樂團不斷強調的藝術理念,每年均策劃製作大量含有本土元素的節目。而「創新」的跨界節目亦是香港中樂團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題。
新樂季的本土節目包括:四位「香港製造」的年青音樂家郭健明、黃樂婷、羅行良、陸健斌,將展示培育中樂指揮與器樂演奏人才的成果;樂團又將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作一套《香港故事》的系列演出,演繹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樂曲,並有多位本地作曲家創作新曲,引領觀眾走進視聽兼備的香江尋根之旅;廣東音樂大師余其偉將帶領樂團菁英於《粵樂情懷》中演繹多首廣東音樂;潮汕音樂名家並聯同汕頭愛樂合唱團呈獻嶺南音樂之風。
作為中樂創作潮流指標的《樂旅中國》,將由香港演藝學院作曲系主任麥偉鑄親自演奏其吉他與中樂團的最新創作;上季《古韻今風》中技驚四座的國際著名男低音龔冬健,將以其雄渾無匹的歌聲為您演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以《雲南回憶》一舉成名的作曲「鬼才」劉星也將帶來他的《第二中阮協奏曲》;《2013華人作曲家音樂節閉幕音樂會》呈現當代中樂協奏名曲;第二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更是樂團對全球中樂未來建設所作出的長遠規劃。
跨界節目還有國際爵士樂名家Howard McCrary與樂團同台合樂,把爵士樂與中樂作一個有機的融合,表現音樂的多元性;聞名遐邇的世界級擊樂大師Evelyn Glennie將首度與樂團合作,展示她如何善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去感受音樂、感受演奏;兩支本地青年音樂組合HKCO4U與SIU2的《撞樂到新光》由台北「撞」回香港, 青春活力發揮香港動感之都的美妙音樂!
全方位傳承永續發展
回顧過去一年,香港中樂團製作和演出了多項別具特色的節目,如香港作曲家梅廣釗的《千水情》,中國名導演陳薪伊的「中樂劇詩」《別.六月雪.思》,都令人回味無窮。兩位中西擊樂大師閻學敏與李飈,以地動山搖的鼓聲作為「香港鼓樂節」十週年的賀禮;名滿天下的柏林愛樂打擊小組首次訪港合作演出;葉聰、王甫建、宋飛、王次恆、戴亞、方瓊等客席藝術家的懾人風采,以及「冠軍人馬」的表現,都令人難以忘懷。三場台灣巡演音樂會《樂自香江來》圓滿成功;樂團與盧森堡現代音樂協會合辦「第十屆國際作曲大賽 2013」,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共八十二首作品參賽;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的演出,以至汕頭、成都、波蘭、日內瓦、柏林等地的外訪交流演出,皆深受歡迎。
香港中樂團在香港及國際觀眾的「安哥」聲中完成「香港文化大使」的職志,同時肯定了樂團的成績和發展方向。
閻惠昌說:「我們的目標不單是技藝的傳承,更重要的是觀念、思維、態度的傳承。我們相信只有全方位的傳承,中樂才能健康地永續發展。」
他又以中國的茶文化來作比喻,「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性格與味道,濃淡甘苦,令人回味再三。中樂就有如一泡上等茗茶,必須細意品嚐,才能得知箇中真義。不同的樂種、不同的樂曲,就等於不同的茶葉,百味紛陳,卻令人一試難忘。」
文:小禮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評劇馮玉萍獲梅花大獎 粵劇崔玉梅獲梅花獎
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項第26屆戲劇梅花獎20日晚在成都揭曉。本屆梅花獎有四十二名演員進入終評,其中「一度梅」三十四人獲獎,「二度梅」六人獲獎, 瀋陽評劇院馮玉萍一人獲梅花大獎。廣州粵劇院崔玉梅以現代粵劇《刑場上的婚禮》問鼎梅花獎。
崔玉梅領獎後吐露她的心聲:「搞藝術很苦,不像歌星靠一首歌就能走紅。但演戲就是演人生,對我來說在舞台上經歷不同的人生,是精神上的享受,不能用名利來衡量。」崔玉梅憑藉《刑場上的婚禮》中的精彩演繹,成為本屆唯一獲獎的廣東地區戲劇演員。崔玉梅說,獲獎是代表大家的認可,但這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本屆梅花獎得獎名單:
一度梅:34人
姚百青(浙江省紹劇團)
方汝將(溫州市甌劇團)
王濱梅(浙江越劇團)
鄭國鳳(杭州越劇院)
呂 洋(天津京劇院)
薑亦珊(北京京劇院)
孫勁梅(福建京劇院)
劉建傑(山東省京劇院)
呂淑娥(山東省呂劇院)
周 利(重慶市京劇團)
黎 安(上海昆劇團)
王 超(成都市川劇研究院)
劉 露(成都市京劇研究院)
陳亞萍(雲南省滇劇院)
蘇鳳麗(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
佟紅梅(甘肅省隴劇院)
趙楊武(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
屈連英(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詹春堯(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楚劇)
王 琴(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
孫 娟(安徽省黃梅戲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
董 紅(張家港市藝術中心-錫劇)
崔玉梅(廣州粵劇院-)
劉雯卉(河南省濟源市戲劇藝術發展中心)
王 紅(邯鄲市平調落子劇團)
賈菊蘭(山西省運城市蒲劇團)
雷 玲(湖南省昆劇團)
邊點旺久(西藏自治區藏劇團)
袁 泉(中國國家話劇院)
張豔秋(天津人民藝術劇院)
王 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馬 力(中央戲劇學院)
陳小朵(中國歌劇舞劇院)
二度梅:6人
李東橋(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景雪變(山西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
柳 萍(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劉子微(武漢京劇院)
茅善玉(上海滬劇院)
張秋歌(中國國家話劇院)
梅花大獎:
馮玉萍(瀋陽評劇院)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中國戲曲節」請來資深崑劇老師樂漪萍主講兩節「崑劇表演藝術講座」,題目是「向傳字輩老師學習的經歷與心德」和「崑劇的唱唸和嚴謹的表演藝術」。樂老師曾受多位傳字輩老師教導,廣習花旦、正旦、閨門旦的表演劇目,在講座中她作深入淺出的介紹,例如簡單地舉例幾個字在南曲和北曲的唸法,就讓大家明白了兩者的區別是有「入聲」和沒有「入聲」。第二節更即席示範崑劇嚴謹的唱與做,由張麗真和蘇思棣現場伴奏。
《孽海記•思凡》
戲行常說:「男怕夜奔、女怕思凡」,這是花旦的「獨腳戲」,全劇只有小尼姑趙色空一個角色,通過其聲調、表情和身段,需表達出被逼出家的苦悶心情,和積極的反抗精神,身段表演上亦有相當的難度。樂老師手執雲帚(俗稱塵拂)、配合水袖,介紹如何將各種細緻繁重的身段融合到唱詞裡面,以達到崑曲「歌舞合一,唱做並重」的表演特色。
《紅梨記•亭會》
《紅梨記》為傳奇劇本,明徐復怍所撰,劇演山東才子趙汝州與名妓謝素秋相互愛慕,卻情路坎坷,幸得錢濟之的幫助,終成眷屬。樂老師特地選了這折戲中謝素秋的耍扇身段表演,介紹了這個角色雖是一派閨門旦風範,但在打扇的動作中偶帶少許粗野, 表現她不經意地流露了實為詩妓的身份。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油麻地戲院「粵劇新秀演出系列」六月四日開鑼,首演《一彎眉月伴寒衾》,翌日六月五日舉辦演前導賞講座,藝術總監李奇峰、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余少華博士、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李小良博士、研究員林萬儀,與戲迷一同賞析唐滌生五十年代初期作品。
本年度「粵劇新秀演出系列」,開頭炮的是李奇峰指導的《一彎眉月伴寒衾》、《紅梅閣上夜歸人》、《一自落花成雨後》,其中《一彎眉月伴寒衾》是新秀演員未演過的。他刻意挑選這些近年很少在舞台上演出的舊劇本,無論是劇本的琢磨、人物的揣摩、唱腔的技巧,都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希望新秀演員能夠藉此挑戰自己。。由此沒有可參考的樣板,對新秀演員來說也有相當大的壓力,有壓力就有進步。
音樂統籌高潤鴻表示盡量保留原劇本的曲,開場和結尾則加了《明月千里寄相思》音樂,襯托出主題並首尾呼應。主演此劇的謝曉瑩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全劇花旦擔戲重,幾乎由芳姐的唱腔串連,她感到十分吃力,而唱得太長也顯得拖沓,故主題曲「梨花慘淡經風雨」只選唱兩段,以展示劇本的原來面貌。時代改變,今日觀眾不接受太長的劇本,經過適當刪改,全劇節奏明快,更能迎合現代觀眾需求。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裴艷玲與阮兆輝暢談京粵交流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舉辦系列講座,請來裴艷玲和阮兆輝開頭炮,以「劇種的借鑑與研習」為題,兩位大師在油麻地戲院的會場上,暢談京粵交流的心得,台下觀眾亦踴躍發問,現場氣氛熱烈愉快,講座圓滿成功。
西九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表示,這是個好的開始,往後一連串的講座如期展開,將邀請更多戲曲界重要人物前來主持。
親身指導粵劇新秀
裴艷玲聲言喜愛粵劇,講座結構後,即往文化中心觀賞了中國戲曲節的開幕節目《戰宛城》,翌日又主持「示範工作坊」,為香港青年粵劇代表親授大師課。香港八和會館及香港演藝學院的年輕演員,可於舞台獲得裴老師指導技巧,藉此增進戲曲知識。是日以宋洪波、藍天佑、王志良、陳惠堅四人演出片段做示範,行當集中於武生和老生,著重身段、把子、做功,每個學生自己操練,接受裴老師即場指導。其他新秀從旁觀摩。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曲藝奇葩小明星百年誕辰紀念
葉幼琪六度重演粵劇《小明星》
2002年,小明星逝世60週年紀念,葉幼琪首次演出粵劇《小明星》,把小明星傳奇的一生搬上了舞台。今年是小明星誕辰一百週年,葉幼琪的《小明星》定於7月14日及23日粵港兩地五度重演,八月再到澳門演出,日期待定。為籌備好這次粵港澳三地巡演,琪琪近期穿梭於三地。
粵曲歌壇一代宗師小明星,女伶反串以平喉唱盡男人的心聲,用短暫的一生創造了蜚聲海內外的「星腔」,星腔感情深摯,韻味濃郁,旋律獨特,流暢優美,纏綿悱惻,沁人肺腑,在行腔運氣、吐字轉板、聲韻格調方面自成一家,深受當時及後世曲迷的追捧。
7月23日葵青劇院第五度公演《小明星》,葉幼琪飾演小明星,展現星腔的非凡藝術魅力。男主角王心帆由楊凱帆飾演。為了搞好這次三地的巡演,編劇秦中英將劇本重新修改,水準更加提高,將劇的上半場濃縮、節奏加快,下半場加重小明星與撰曲家王心帆的感情戲,豐富唱段,細膩地刻畫兩人心意相通的高尚情操,他們鑄造的星腔,成為中華曲藝魅力獨具的奇葩。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由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推出的「戲曲中心講座系列」第一炮,將於6月22日在油麻地戲院舉行,兩位著名的戲劇大師裴艷玲女士和阮兆輝先生將暢談《劇種的借鑒與研習》。梅花大獎藝術家裴艷玲具備京、崑、梆「三下鍋」獨特唱腔,並且多年汲取西方現代劇場藝術養分,對於不同戲種的交融有獨特見解。粵劇萬能泰斗阮兆輝馳縱橫舞台六十年,能編擅演並跨越行當,對於粵劇的推陳出新亦有深刻體會。兩位中國戲劇大師繼一九九八年的「南戲北劇顯光華」同台合演京劇之後,再次縱橫藝術於笑談間。圖為裴艷玲與阮兆輝九八年合作演出時,本刊攝影師周嘉儀遠赴石家莊為他們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