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劇典藏 (6)
週三, 17 一月 2024 16:40
新編京劇《五女拜壽》賀「戲曲中心五周年」
粵劇裏關於賀壽的戲共有四齣,即《天官賀壽》、《碧天賀壽》(《八仙賀壽》)、《送子賀壽》和《香花山大賀壽》。《香花山大賀壽》是一齣饒有風味的傳統戲劇,與前三齣賀壽及《六國封相》、《玉皇登殿》等同屬例戲,在每次戲班演出時,先行演出,取其吉慶之意。
Published in
粵劇典藏
週三, 18 五 2016 16:11
幸運徒弟和失寵學生-可愛的紅線女(六)
佛山的「瓊花會館」被公認為粵戲行的第一個行會組織,可惜自從李文茂率領的紅巾軍起義失敗後,滿清政府禁演粵劇,同時推毀了「瓊花會館」。流散各地的粵劇藝人幾經努力,終於使粵劇在清同治年間得到解禁,隨即便大展拳腳,在廣東藝壇上漸放光芒。清末,廣東商業繁榮,行會組織林立。為維護戲行人的利益,在各行業中贏得尊重,戲行人紛紛成立自己的行會組織。
Published in
粵劇典藏
戲劇藝術的創作總離不開社會背景。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後,戲曲藝術呈現出濃厚的反帝反封建王朝色彩,全國各大劇種都幾乎經歷過一番創作改良。在廣東文化上發生了譚嗣同、梁啟超等宣導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也對戲曲產生影響,粵劇作家亦改編了不少富有宣傳革命色彩的戲劇。
Published in
粵劇典藏
在武術界經常有「南拳北腿」的說法。其意為「南拳技術精,北派腿功勁」。戲曲武打也有南北之分。「北派」以京劇為代表,「南派」以粵劇為代表。粵劇南派武打藝術又稱為南派武功,它以少林武技為基礎,工於「橋」、「馬」、「翻」、「騰」等技巧。在表演過程中,以拳法精湛,翻騰敏捷,威武傳神,具有南方武技特色,而深受廣大粵劇戲迷的喜愛。
Published in
粵劇典藏
Tagg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