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三, 25 九月 2024 18:23

梁芷萁緣何愛上紫釵記 Featured

唐滌生筆下的霍小玉,原是霍王千金,洛陽郡主。她才貌雙全,性情孤高自負、貞烈而堅強,內心溫良,善解人意,對世間的不平勇於抗爭,這樣的女性可說是完美的化身。

梁芷萁坦言愛演紫釵記,盼望好久終於由自己選演此戲,正因為她和戲中的霍小玉有相似的性格,演來隨心之所至,揮灑自如,而且不造作,不搶戲,以一名新人來說是很有分寸。對相地,梁振民的表現就不及她流利自然,畢竟此劇於他首次演出,等同新戲,尚未能拿捏李益其人風格。可取者兩人都唱得做得,對熟曲的戲迷有所交代。

湯顯祖根據蔣防著《唐人傳奇》之《霍小玉傳》,先改編成《紫簫記》,後改為《紫釵記》把結局改寫,讓李益和霍小玉有情人終成眷屬。唐滌生以這個版本改編為粵劇,《紫釵記》遂成為家傳戶曉的經典名作。戲劇如人生,世人都盼望人生圓滿,相信在演出者心中,多少也懷著這個願望吧!

霍小玉是否真有其人呢?但凡傳奇故事多有虛構,作者常藉傳奇人物和內容情節隱喻當代某人某事,霍小玉是那一位霍王之女?沒有正史可尋,霍王是個封號並非姓氏,霍王之女小玉不是理所當然的姓霍。且勿論人物是真是假,戲劇的感情處理手法來自真實生活體驗,李益和霍小玉的深情、專情、忠於夫妻愛、矢志不移的感情,正是世人傾慕的世間情。故事流傳千古,自有其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這就是芷萁愛它的原因。這齣經典名劇,粵劇花旦全都演過,珠玉在前,給她帶來很大挑戰,卻又是愛演它的另一理由。

說到李益之名,見於《唐書》。李益,字君虞,隴西人,大曆四年(公元769年)進士,詩文聲名甚高,仕途卻不得意,當中經歷十餘年軍旅生涯,作品多軍旅詩文,最終棄官四出遊歷。他和小玉的故事,只見於《霍小玉傳》,篇中記述李益進士獲官,授鄭縣主簿,赴任前與小玉發誓偕老,「皎日之誓,死生以之」;「但端居相待至八月,必當卻到華州,尋使奉迎,相見非遠。」但歸家後即變心,貪圖功名榮祿,從母命另娶鳳閣侍郎盧誌之女。黃衫客激於義憤,挾持李益往小玉家稱罪,小玉得知已成事實,悲憤而死,死後化作厲鬼,致使李益夫妻不和。這個結局不合乎戲劇結構,湯顯祖把它改了,李益沒有負情,黃衫客原是四王爺,以權勢助兩人復合,劍合釵圓結局,皆大歡喜。

粵劇觀眾對《紫釵記》的劇情耳熟能詳,說到李益塞外歸來,盧太尉以李益之「不上望京樓」詩句誣捏他背叛朝廷,把他禁錮,逼他入贅,由此進入劇情高峰。可知道,這句「不上望京樓」出自那一首詩?李益何時的作品?

《唐書》記載李益仕途失意時,客游燕趙,受幽州節度使劉濟提拔收為帳下幕府。他有一首詩名《獻劉濟》,便是記述當時經歷,並表達對劉濟提攜的感恩。唐滌生利用其中詩句鋪陳劇情,實則時空並不相合。詩云:

「草綠古燕州,鶯聲引獨游。雁歸天北畔,春盡海西頭。向日花偏落,馳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

詩中後第二句是感激劉濟知遇之恩,最後一句可意解為不向皇帝謝恩,這就大為不敬了。所以,「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樓」兩句連接一起,才明白其中真意。

撰文:廖妙薇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