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記.思凡》的故事十分簡單,三十分鐘的演出時間,只有一個人在演獨腳戲,全場在看小尼姑色空的內心表現,演員的各種情緒轉換都在同一個情境中。舞台上所見的佛像、經卷、木魚、法器等,包括色空轉去透悶氣的虛擬的迴廊和羅漢像,都是死物,可是這些死物通過曲詞的意想而有了生命。
獨腳戲沒有明顯的戲劇衝突,只有內心情緒的衝突,喜怒哀樂必須拿捏好分寸,邢老師通過細膩的唱唸、手眼、身段表演,以及情和景的結合交融,帶領著觀眾的情緒起伏變化。她盡情傾訴了心中的哀怨、期待、失落、無奈、愁悶、遲疑、決斷、最後豁然開朗的一連串心路歷程,讓觀眾感同身受,既理解她被逼出家的怨懟,又同情她在空門的孤寂,更欣賞她嚮往自由幸福的大膽傾訴,以及挺身而起付諸行動的決絕。
色空强迫自己唸經書,那種無來由又無法排遣的愁悶,遷怒到經書身上,全怪它們難懂難學,一氣之下把它們全丟掉;邢金沙這一段演得十分活脫,像個使性子的小姑娘。最後她扯破袈裟,埋了藏經,棄了木魚,丟了鐃鈸,下定主意偷出山門,下山去尋個少哥哥,再生個大胖小子。那逃出山門,開門、窺探、躡行的動作,又活現了小尼姑謹慎、忐忑、慌張的心情,到成功溜下山來,那如釋重負的快意,令人看得痛快淋漓,並且代入了色空的心境,對她的未來有所期待,這就是演員的成功。
撰文:廖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