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一, 25 三月 2024 14:09

「樂遊南北」——盧偉良:係唔係嘅啫

繼承品牌節目《傳統的魅力》藝術特色,香港中樂團將於329-30日舉辦「樂遊南北」音樂會,搜羅中華大地的民間藝術精粹,集各地音樂優長,從蒙古的草原牧民、台灣的山地同胞、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以至港人熟識的廣東小調,並展示其特色樂器及演奏技巧。

吹打樂為主的北方音樂與絲竹管弦為主的南方音樂,兩種迥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呈現南北兩地不同的生活情趣。

節目分上、下兩部,上半部是小組演出,選演簡約樂曲;下半部是大樂隊合奏,選演內涵豐富的樂曲。樂團管首席盧偉良作為節目統籌之一,他希望將音樂主題放在樂隊組合中,無論是細緻浪漫的精品,或是豪邁奔放的樂章,經改編後的音樂表演更加豐富多姿,讓觀眾感受樂隊的張力和活力,體驗傳統音樂的多面性。

精選的南北曲目中,他特別提到一首山東民間曲牌《鋸大缸》,此曲運用多種吹管樂器及口技,模仿唱腔、道白和鋸缸鋸碗的效果,生動地表現民間藝人詼諧活潑的情趣。其特色樂器有卡腔和口弦,前者是一管狀似嗩吶的哨子,不用手的操作,靠喉嚨震動使它發出聲音;後者是兩塊方型小銅片中間夾一絲帶,放在口裡,透過口腔控制呼吸而發出聲音。這兩種樂器和技巧在其他樂曲中不常見。

此外,台灣民謠《丟丟銅》的來源很有趣,早年開發宜蘭鐵路交通,當火車行經山洞時,洞內不斷有滴答作響的水滴聲,富音樂感的山胞以之編成隨口哼唱的宜蘭調子,逐漸流行起來。樂曲以民間的吹歌形式演出,充分發揮鼓、梆的音色變化及敲擊的豐富形式,刻畫出山地同胞節日喜慶的歡樂。

另一首浪漫的《醉想》,與一般吹打樂形式不同,用酒杯加載水,敲酒杯的聲音使人聯想到「醉」的狀態。藉音樂的抒發,平常生活中的不如意一掃而空,領略「一醉解千愁」的歡快。

至於典型的北方音樂,他選了富蒙族色彩的《奔馳在草原上》,用歌笛表達草原牧民策騎奔馳的樂趣。樂曲以散板開始,革胡模仿馬頭琴的演奏,笛子是牧羊人在盡情歌唱;中段快板以活躍、跳動的旋律,展現牧羊人豪放粗獷的性格;末段模仿馬蹄聲,在牧羊人漸遠去的歌聲中結束。

說到廣東音樂,盧偉良在選曲過程中,想起60-70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粵語歌,由鄭君棉和鄭幗寶於1964年灌錄的諧曲《係唔係嘅啫》。一男一女詼諧對話,男的甜言蜜語,女的重複反問:「吓,係唔係嘅啫?」既是問句,又是否定語,充分應用廣東話獨特的語調功能,十分有趣。追溯此曲的音樂源頭,他發現更有趣的歷史,原曲名《王老五》,是1937年同名電影歌曲,主唱者藍萍(江青)和王次龍。於是他改編《王老五》作為壓軸曲目,主要取材於呂文成1952年改編、由呂文成領導六人小樂隊的一段《王老五》音樂錄音,並結合廣東音樂《旱天雷》、《蕉石鳴琴》、《春郊試馬》的幾個音樂主題發展而成。

現代人玩音樂流行crossover,熱衷於發揚傳統的盧偉良,能否將傳統元素滲入現代音樂中?他說,純正的傳統音樂是不可摻雜的,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潮州音樂,都有各自的文化底蘊和無可取代的藝術特質。舉個例子,廣東人世世代代吃雲吞麵和潮州粥,一直都是吃這種傳統味道,若加上新的材料製作,就不是雲吞麵,不是潮州粥了!

他認為傳統要保留,但也要變化。香港中樂團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改編自電影、電視主題曲、西方歌劇及中國戲曲,甚至流行音樂如MIRROR的歌曲都獲好評,很多音樂會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為香港作出不少貢獻。在今次的「樂遊南北」中,就看見傳統音樂的變化和更新,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到底,傳統音樂不可改,可以變。廣東人可以繼續吃道地的雲吞麵和潮州粥,吃傳統的滋味。

撰文:小禮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圖:1.盧偉良在香港中樂團的演出。2.管首席盧偉良(右)和嗩吶演奏家羅行良(左)同是「樂遊南北」節目統籌和司儀。3.笛子演奏家杜峰廉(左)、陳子旭(右)將在節目中合奏《丟丟銅》。4.排鼓演奏家錢國偉將獨奏《漁舟凱歌》。5.香港中樂團演出。

圖片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