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今年唐滌生誕辰101周年,香港舞蹈團聯合桃花源粵劇工作舍製作跨界作品《紫玉成煙》,融合舞蹈劇場及簡約粵劇兩大藝術元素,唐滌生名劇《紫釵記》的人物,在舞台上對角色身分進行創新的詮釋。
 
週二, 24 七月 2018 00:58

越劇《屈原》吳鳳花突破行當

 紹興小百花越劇團來港為中國戲曲節帶來拿手好戲,其大型製作《屈原》首次來港演出,吳鳳花突破小生行當,演繹愛國詩人屈原的偉大情操。他堅守自己的美政理想,至死不離楚國,英氣斷流,千古悲歌

 

鄧美玲繼2016年搬演傳統崑劇《玉簪記》受到觀眾歡迎,今年再搬演改編粵劇《花中君子》,兩劇都由周仕深執筆,耿天元導演。將不同劇種搬上粵劇舞台並不容易,忠於原著的《玉簪記》演出成功,成為玲瓏粵劇團具創造性的新劇目,改編劇可以說是鄧美玲演藝發展的其中一個方向。

 

導演魏時煜以六年時間,拍攝了夏灣拿兩位古巴婆婆唱粵劇的故事《古巴花旦》,當年為數十多萬的華僑生活中,粵劇是唯一可解思鄉寂寥的娛樂,曾吸引不少名伶前往登台。如今古巴華人只餘下百餘人,何秋蘭和黃美玉已年逾八十,仍沉迷在年輕時代的唱戲生涯,並且圓了她們父輩未完的回鄉夢。

寧海平調折子戲,飾演判官的女花面,在嘴巴耍弄八顆八厘米長的野豬牙;呂婭娜紮腳演出李慧娘,更用上四米長水袖,難度高,技巧更高。同場,新昌調腔《挑水伯》則相對比較輕鬆,具教化意義,演活了小人物的憨厚直率與善良的典型特色。
週四, 12 七月 2018 18:43

崑劇全本《長生殿》

上海崑劇院來港參演「中國戲曲節」,由蔡正仁率領「五班三代」中青年演員,演出四本全劇《長生殿》,舞台呈現大唐盛世、天上人間的繁華,人物聚焦在三千寵愛一身的楊玉環,她的嬌與媚、榮與哀、人間仙界、生前死後,由不同的演員演繹各階段人生,拼合成淒艷動人的宮廷故事。

基督教靈實協會舉辦「荃情觸動生命」慈善粵劇演出,汪明荃、衛駿輝支持該會的十年基建發展計劃持續籌募經費,拍檔演出粵劇《帝女花》,91日在沙田大會堂公演。

週二, 03 七月 2018 12:08

張軍與現代青年的音樂接觸

二零零一年五月十八日,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一項世界非遺;今年五月十八日,上海崑曲王子張軍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水磨新調」新崑曲萬人演唱會,聯同多位跨界別藝術家,以各自不同的音樂語彙詮釋崑曲,全場一萬零一百五十觀眾為崑曲非遺唱生日歌。歷史上只有明代的「虎丘曲會」曾經有此輝煌,這種盛況可以列入中國劇藝歷史紀錄。

 

張慧婷的新編劇作《郫水圍城》於五月上演。此劇本由阮兆輝指導,輝哥一開始便問,她想表達的是什麼,並教導她,一個劇本,應以訊息及人物為先。這也正正是慧婷的理念,她希望嘗試運用學到的形式與技巧,把自己的想法融入戲劇,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
週二, 26 六月 2018 20:53

李沛妍的進步方程式

李沛妍喜獲「2017香港藝術發展獎」的藝術新秀獎,演藝得到肯定。問到李沛妍的得獎感受,她表示很開心,很感恩,永遠要繼續努力。她自有一套計算進步的方程式。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