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二, 09 五 2017 11:12

八和會館先賢蘭桂

二十世紀80年代中葉,中斷多年的八和會館恢復活動,不久著名編劇家何建青當選為復會後第二任會長,他滿懷豪情,要為這個獨具「萬有引力」的戲班老會做出貢獻,在遠赴美、加尋找會館房產證據的同時,特意交代屬下秘書長陳象雄,著手搜集會館史料,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週二, 09 五 2017 10:26

櫻花時節說曼殊

前言:光陰似箭,不覺又櫻花盛開的時節了。說起櫻花,不禁想起情僧蘇曼殊的本事詩第九首「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那孤苦落寞情懷的詩篇。(按「春雨」是曲名,曲調凄涼)

週日, 30 四月 2017 22:08

新編粵劇《漢武東方》

新編粵劇《漢武東方》在2017年香港藝術節中演出,陣容強大,導演、編劇、音樂、演員,盡是行中好手。
振華聲粵藝會於二月在澳門永樂戲院演出由張恨水同名著改編而成的粵劇《啼笑姻緣》,受到觀眾歡迎。時裝粵劇在今時今日並不是很普遍,但似乎有其潛在的市場。
週三, 26 四月 2017 23:59

珠海學院的繽紛戲曲行

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及戲曲學會於一月舉辦「台灣戲曲體驗之旅」,一行十六位同學,五天四夜的旅程,走訪台北及宜蘭多個地方,行程以體驗為主,趣味性為重,希望藉著外遊,吸引同學參與活動,從而消除學生對戲曲的負面形象,了解戲曲的美。活動目的,也正正是珠海學院戲曲學會成立之目標。
Cannot find 2017.4網頁/校園播種-珠海學院台灣戲曲團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2017.4網頁/校園播種-珠海學院台灣戲曲團/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珠海學院戲曲學會於1月舉辦「台灣戲曲體驗之旅」,一行十六位同學,五天四夜的旅程,走訪台北及宜蘭多個地方,行程以體驗為主,趣味性為重,希望藉著外遊,吸引同學參與活動,從而消除學生對戲曲的負面形象,了解戲曲的美。活動目的,也正正是珠海學院戲曲學會成立之目的。
 
        珠海學院戲曲學會舉辦「台灣戲曲體驗之旅」,主題集中,最初也憂慮過會不會沒有同學參加,不能成團。一般的年輕人比較少接觸戲曲,要其連續數天參與相關活動,是不容易的事情,單單是看戲,就已經要兩三小時以上。在珠海學院,這件事情做成了,大抵就是戲曲學會播的種。
 
        五天四夜的旅程,十幾位同學從各方面接觸台灣的京劇、歌仔戲,以及偶戲。行程的設計,避免了讓學生只是靜靜坐著,聽講聽唱。行程包括拜訪國光劇團,觀看《穆桂英》的響排; 參觀二零一六年落成的台灣戲曲中心;拜訪國立政治大學,聽中國文學系蔡欣欣教授主講「非遺/ 文創 --- 遊賞台灣傳統戲曲」;在敘舊布袋戲園邊吃地道台灣菜邊欣賞布袋戲演出;在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體驗操作各種偶戲裝置;在「臺北戲棚」,欣賞台北新劇團演出京劇《美猴王大戰蜘蛛精》等等。
 
        對於台灣本土劇種歌仔戲,大部分同學之前也沒有接觸過,去到台灣,是很好的機會去認識這個可謂台灣的本土劇種。此趟旅程,他們在台灣戲曲中心欣賞跨界歌仔戲《愛的波麗路》,及後更拜訪主演劇團明華園,得到該劇團總團長陳勝福招待,同學分享自己的觀後感。
 
        此外,同學在台灣戲劇館也過了一個充實下午,透過全館導覽、歌仔戲表演、身段學習、學唱歌仔戲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的七字調、戲服試穿等活動,大家都對歌仔戲有了初步的認知。幾位同學更有機會體驗歌仔戲化妝及穿戴,搖身一變成為才子與佳人。 
 
        就讀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的林國麗及李駿良表示,在參加這戲曲團前,他們對歌仔戲全無認識,甚至連聽也沒聽講過。 此行,兩位同學在台灣戲劇館「反串」登場,林國麗同學化身俊秀梁兄,李駿良更男扮女裝,跟著館內老師學身段,在場同學都覺得有趣,投入非常。除此之外,林國麗也對布袋戲感興趣,在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裡,幾乎每一個偶戲裝置她都嘗試過。
 
        戲曲學會曾帶領同學欣賞國光劇團來港演出的《關公在劇場》,李駿良也有去觀看。這次去台灣看的《愛的波麗路》,恰巧也體現了傳統元素與現代思維的融合。李駿良表示,兩個作品將戲曲藝術的美學與現代舞台技術結合,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他更以「潮味十足」來形容。他體會到,創新與本土化是現代台灣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拜訪國光劇團時,他更有機會向《關公在劇場》的王冠強導演發問請教 ,得著不少。
 
        以戲曲為主題的遊學團,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更難能可貴的是,旅途中同學的投入與笑容。

Cannot find 2017.4網頁/校園播種-珠海學院台灣戲曲團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2017.4網頁/校園播種-珠海學院台灣戲曲團/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珠海學院戲曲學會於1月舉辦「台灣戲曲體驗之旅」,一行十六位同學,五天四夜的旅程,走訪台北及宜蘭多個地方,行程以體驗為主,趣味性為重,希望藉著外遊,吸引同學參與活動,從而消除學生對戲曲的負面形象,了解戲曲的美。活動目的,也正正是珠海學院戲曲學會成立之目的。
 
        珠海學院戲曲學會舉辦「台灣戲曲體驗之旅」,主題集中,最初也憂慮過會不會沒有同學參加,不能成團。一般的年輕人比較少接觸戲曲,要其連續數天參與相關活動,是不容易的事情,單單是看戲,就已經要兩三小時以上。在珠海學院,這件事情做成了,大抵就是戲曲學會播的種。
 
        五天四夜的旅程,十幾位同學從各方面接觸台灣的京劇、歌仔戲,以及偶戲。行程的設計,避免了讓學生只是靜靜坐著,聽講聽唱。行程包括拜訪國光劇團,觀看《穆桂英》的響排; 參觀二零一六年落成的台灣戲曲中心;拜訪國立政治大學,聽中國文學系蔡欣欣教授主講「非遺/ 文創 --- 遊賞台灣傳統戲曲」;在敘舊布袋戲園邊吃地道台灣菜邊欣賞布袋戲演出;在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體驗操作各種偶戲裝置;在「臺北戲棚」,欣賞台北新劇團演出京劇《美猴王大戰蜘蛛精》等等。
 
        對於台灣本土劇種歌仔戲,大部分同學之前也沒有接觸過,去到台灣,是很好的機會去認識這個可謂台灣的本土劇種。此趟旅程,他們在台灣戲曲中心欣賞跨界歌仔戲《愛的波麗路》,及後更拜訪主演劇團明華園,得到該劇團總團長陳勝福招待,同學分享自己的觀後感。
 
        此外,同學在台灣戲劇館也過了一個充實下午,透過全館導覽、歌仔戲表演、身段學習、學唱歌仔戲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的七字調、戲服試穿等活動,大家都對歌仔戲有了初步的認知。幾位同學更有機會體驗歌仔戲化妝及穿戴,搖身一變成為才子與佳人。 
 
        就讀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的林國麗及李駿良表示,在參加這戲曲團前,他們對歌仔戲全無認識,甚至連聽也沒聽講過。 此行,兩位同學在台灣戲劇館「反串」登場,林國麗同學化身俊秀梁兄,李駿良更男扮女裝,跟著館內老師學身段,在場同學都覺得有趣,投入非常。除此之外,林國麗也對布袋戲感興趣,在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裡,幾乎每一個偶戲裝置她都嘗試過。
 
        戲曲學會曾帶領同學欣賞國光劇團來港演出的《關公在劇場》,李駿良也有去觀看。這次去台灣看的《愛的波麗路》,恰巧也體現了傳統元素與現代思維的融合。李駿良表示,兩個作品將戲曲藝術的美學與現代舞台技術結合,對他來說很有吸引力,他更以「潮味十足」來形容。他體會到,創新與本土化是現代台灣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拜訪國光劇團時,他更有機會向《關公在劇場》的王冠強導演發問請教 ,得著不少。
 
        以戲曲為主題的遊學團,在香港並不常見,但更難能可貴的是,旅途中同學的投入與笑容。

週一, 24 四月 2017 22:15

索罟灣睇神功戲

如果說粵劇是香港文化的瑰寶,那麼神功戲就是瑰寶中的瑰寶。一個半世紀以來粵劇從「本地班」年代到「紅船」年代到「省港班」年代,又從落鄉戲擴展到戲院戲,經歷無數風風雨雨。但是神功戲既娛人亦娛神,祈福求安更是漁民們的基本願望,因此深入民心。隨搭隨拆的戲棚經濟實惠,鄉下也較少其他娛樂的競爭,因此神功戲能屹立不倒,在困難期間粵劇藝人也能依靠落鄉神功戲才得到喘息的機會。
為紀念編劇大師唐滌生的百歲誕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電影資料館於五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推出「百丈銀光:唐滌生百歲誕辰紀念展」,選映二十七部電影,以四個主題回顧一代大師的創作。
九十高齡的白雪仙領兩位愛徒陳寶珠、梅雪詩及一眾主要演員包括尤聲普、任冰兒、彭熾權、廖國森,於4月18日在港麗酒店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佈為紀念粵劇大師唐滌生冥壽100周年公演之《蝶影紅梨記》將於7月13日至30日假文化中心公演,合共17場,之後計劃到澳門演出。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