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一, 04 十一月 2024 14:36

李居明成立「當代粵劇團」告別新光戲院

已然成為北角地標的新光戲院,鐵定於202533日完成52年的歷史使命,光榮引退;為業界爭取戲院續命十二年、撰寫及上演了三十七部原創粵劇的李居明大師表示,大家應該以歡送的心情,祝賀新光戲院達成任務。

李居明日前在新光戲院舉行最後一次記者招待會,宣佈成立「當代粵劇團」,將繼續宏揚粵劇,為業界開拓新機遇,刻下正物色適當場地。他同時宣佈最後選演的三場戲:224-25日《金玉觀世音》、27-28日《秦王孟姜》、32-3日《小平你好》。每演完一部戲,就會在觀眾見證下,即場拆除部份牌匾裝置,重頭在33日晚上11點的「關燈拉閘儀式」。紅線女親題的「新光戲院」牌匾,將送回廣州「紅線女藝術中心」珍藏;至於戲院的「新光」大招牌未知如何安置,他希望戲曲中心可以接收,作為文物保存。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幾代粵劇人的集體回憶

新光戲院是香港及內地幾代粵劇人的集體回憶,曾在此踏過台板的演員不無感慨。當日出席記招的名伶各有表述:

扮演過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龍貫天,感謝李居明給他的粵劇新考驗,使他學習了中國重要歷史人物甚至美國特朗普的人物性格和行為作風,演繹大時代中的大人物各種人生真趣;最難得的是能夠以粵劇形式與當代年青人分享近代史,對他個人也是個寶貴的經驗。

集多位梅花獎演員演出的《秦王孟姜》,歐凱明感觸至深,他說三十多年前第一次踏上新光的台板,演的是西門慶,當晚新馬師曾在台下觀看,見他跌撲對打非常賣力,散場後特地入後台跟他合照,給予他很大鼓勵。三十多年後最後踏上這個舞台,演繹不畏情關為紅顏的秦王角色,同樣是畢生難忘。

飾演孟姜女的蔣文端,更是數不清多少的演唱或演戲,可以說她的黃金時代就在新光戲院。她認為演員的責任就是多演好戲,希望往後省港兩地更多合作,對於新光結業,雖然戀戀不捨,還是要以另一種心情,祝賀它完成歷史任務。

與蔣文端份屬廣東劇校同學的陳咏儀表示,當年粵劇界有不成文條例,演員必須踏上新光舞台擔正印,行內地位才被認同。90年代她完成劇校課程投身業界,電視劇《包青天》正大行其道,亞視準備拍新一輯包青天,邀請咏儀擔演一角色,當時咏儀正籌備自己的演出,取捨兩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她毅然推了亞視,決心走粵劇之路。她慶幸95年在新光第一次演出,實現了的夢想。她感恩李大師找她演江青,一個突破性的人物,是她另一個夢想的實現。

至於新一代青年演員藍天佑和鄭雅琪,他們在學生時代第一台戲就在新光演出,第一次擔正文武生花旦的《大唐胭脂》,就是李居明的戲,踏上這個粵劇最高水平的舞台,當時的天佑兢兢業業,感覺責任很重,也非常榮幸。琪琪更是自幼跟媽媽來新光看大戲,由看到學到演,幌眼入行十數年,雖然累積了一些經驗,但演逑姐開山的觀音戲,還是心中惶恐,幸有大師親自指點,觀音菩薩手印、觀音顯現的形態等,有前輩的典範,年青一代獲益良多。

時代雜誌列為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

具國際權威的"TIME"《時代雜誌2009年將新光戲院列入「遊客不容錯過的亞洲體驗」第 7 位,其理據是,新光經歷多次結業危機而不倒。這是個有趣的事實,不過此項體驗止於明年3月3日,錯過了就空餘遺憾了。

十二年前新光戲院因李居明介入而奇蹟地挽救了它的危亡,2025年又會不會奇蹟再現呢?這是許多人的盼望。據李大師評估,業主營運理念不同,新址再續新光的機會渺茫,真要等待奇蹟出現了。

撰文:小禮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2024年11月1日      新光舞台留影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