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琪依然高雅大度,戲到情到。奏琴一場是高潮所在,燈光發揮了高度效果。絃音動,指法如魔法,霎時間天搖地撼亂紛紛,詭秘的音樂,營造出靈異氛圍。在琴音迴響中,嵇旦和向沖乘亂奪回父親的古玉寶琴揚長而去。粵劇舞台少見的景象,在此順應劇情發展舖排得天衣無縫;導演與演員、燈光、音樂亦配合得天衣無縫。
藍天佑演的向沖,與嵇旦剖心明志的幾場戲,多了幾分戇直和癡意,乍似幾分林家聲影子,可喜。不過兩人剖心明志的戲略嫌多了,再三表述反顯其信念不足,本應愛意纏綿,反覺情事拖沓,此或許是向沖的痴纏,卻不合嵇旦性格。
本劇並不是單純的愛情劇,故事內涵豐富,劇中強調晉代儒道佛兼修的風尚,由此點出一個傳統思想:因果循環、善惡相報。避政隱居清淨無為的竹林七賢,其政治取態為司馬氏朝廷不容,致遭受斬殺迫害;其子司馬炎立晉開國一統天下,仁厚治國,寬宏大度,七賢後人亦得以安居重入仕途,七賢之首山濤願意復出輔助明君,是大善之舉。鍾會惡貫滿盈,恃功橫行自比介之推,最終燒死於竹林,自食其果,是大惡之果。向沖與嵇旦信守十年之約,出生入死成美眷。月清與晉帝司馬炎匆匆一見,道出前緣;婚配不成,月清避過封后之劫得以入道修行,晉帝得天下,卻失意於情場,深感天意弄人。月清與嵇旦自幼相依情同姐妹,成長後人生路迥然不同,可見前世今生各有因緣。
本劇另一特色是新編音樂,擺脫了傳統戲曲格局,悅耳動聽,某程度上與粵劇表演融和結合,清新可取,頗有創新效益。但是音樂設計的寸度拿捏,尚有更進一步的空間,少部份樂曲與劇情表達有所偏離,加上台上佈景的現代裝置,使人一時間陷入舞台劇的演繹中,好一會才又會意過來。
傳統與創新的界線在那裡?於今仍在不斷探索中,其實觀眾看戲並不在乎新與舊,但求好戲,好戲也沒有定義,各有所好,難作準繩。余以為,能使人再三回味,再三思考,念念不忘的,必然是好戲。
撰文:廖妙薇
圖片由香港藝術節提供 photo: Annie C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