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戲曲節」來到第七屆,本屆節目除了原有的三部委約作品,最新引入的是重慶市川劇院的川劇《霸王別姬》,為小劇場添加麻辣川味,這是甚麼新意思呢?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這樣回應:「事緣我們的《霸王別姬》到當地演出,啓發了劇團的創作靈感,沈鐵梅老師親自率領重慶市川劇院,跟我們的創作團隊聯手製作,我方提供創作意念和演出經驗,由他們的演員和創作團隊精心炮製。為了這個合作項目,我們的演員和音樂及製作人員,多次前往重慶川劇院,逐一跟他們交流、溝通,由整體到細節,毫不保留地分享經驗,提出意見,在一個共同的藝術理念下,大家都很樂意付出;當然在過程中我們也學習不少,得益不少。一個川劇《霸王別姬》終於誕生,大家都覺得與有榮焉。我們更希望小劇場粵劇的創新意念,能影響更多不同劇種,創造出更多不同風格的作品,真正做到戲曲藝術互動提昇的效果。」
即將面世的麻辣《霸王別姬》,將於本年小劇場戲曲節作世界首演。延續小劇場粵劇的創新精神,劇本同樣取材自霸王和虞姬末路訣別的經典悲劇,糅合現代劇場元素。新作取川劇「悲劇喜演」的審美特色,情節中適當加入丑角插科打諢,全劇由五位演員擔當五大行當,除了刻畫有血有肉的霸王與虞姬,亦加入同袍之情、主僕之義等,感情層次更豐富。音樂以高腔為主體,一唱眾和的徒歌特色,立體呈現英雄末路的西楚霸王。
另一個令人觸目的節目,是上崑梅花獎青年演員黎安的獨腳戲《草橋驚夢》。這是一台當代小劇場崑劇實驗作品,沿用王實甫原著《草橋驚夢》的場景,改編成一台張生的獨脚戲。從張生的視角,回憶普救寺五百年前的風流孽賬,帶領觀眾穿梭夢裡夢外。劇本概括了遊殿、跳牆、酬柬、佳期等經典故事情節。音樂則是十足的北曲崑味,劇中的崔鶯鶯、紅娘、孫飛虎、禪師等角色,由現場樂師擔任獨白或吟唱,與主角張生互動。這樣的表演形式,在當今崑劇中尚屬首次。
鍾珍珍表示:小劇場戲曲由製作香港粵劇開始,不限於粵劇,其實包容所有戲曲劇種,今年粵味之外加了川味、崑味,未來可以炮製八珍全味。
她指出,戲曲中心小劇場是粵劇創新理念的實踐場地,希望香港粵劇青年有所開創、有所發揮、有所成就,為香港特色粵劇開拓一片新天地。她特別強調,劇場是為大家開放的,歡迎青年藝術工作者走進來,群策群力,推動粵劇新風格、新意念的嘗試和實驗。一個基本原則,粵劇是粵劇,無論怎樣創新,都不能離開粵劇的本位,她認為這是必須堅持和信守的法則。
多年以來她一力提出100分鐘粵劇創作實驗的主張,最終粵劇發展基金有了回應,年前推出中短劇創作資助計劃,戲曲中心充分配合,提供茶館劇場作表演場地,演出了幾個新作品,大獲好評,說明這個實驗是成功的。至於進一步如何推廣到大劇場,還須各方合力開路,讓青年藝術創作者可以繼續前行。
鍾珍珍總結小劇場幾年下來的成果,遠超乎她最初的期望。她說,多次獲獎完全是意料之外,更驚喜的是本地製作竟獲得川劇皇后沈鐵梅老師青睞,才發覺粵劇有它特殊的魅力和影響力,這大大提高團隊的信心和動力。
最後她凝重地說:「說實話,我們的演員水平和音樂質素,以及各方面的條件,完全比不上內地劇團,論舞台表演我們望塵莫及。那麼,團隊的實力在那裡?在萬眾一心、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們的團隊精神,就是取勝之道。」
撰文:廖妙薇
圖:鍾珍珍與小劇場戲曲《霸王別姬》、《文廣探谷》、《奉天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