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芬編劇、薛覺先、上海妹、半日安開山的名劇,經歷了大半個世紀仍受觀眾喜愛,故事情節簡單而寓意深刻,見證自古以來婆媳衝突的悲劇頻生,最能引起觀眾共鳴。劇中幾首名曲《慰妻》、《逼媳》、《哭墳》更是歷代粵劇名伶及曲友的摯愛。
香港八和會館主辦「粵劇文武藝雙傳」,由前輩老倌與新秀演員交替合演文戲武戲各一場,寓意薪火相傳。《紫釵記》演員陣容強大,七生六旦分別主演不同場次的李益和霍小玉, 演繹手法各擅勝場。
粵劇版《李後主》以仙鳳鳴電影版改編,從南唐最後一位君主李煜與小周后的虛構愛情故事開始,至宋滅南唐,後主偕小周及官員去國歸降的一段史實而劇終。李煜詞:「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唱別離歌,揮淚對宮娥!」憶述的正是當時情境。
博愛醫院與謝雪心及德儀粵曲研究社攜手合作的「雪心歌韻頌師恩」演唱會,11月1日假戲曲中心大劇院舉行,適逢任劍輝逝世三十五周年,心姐冀與任姐戲迷及歌迷一同以歌聲懷念恩師。演唱會所有收益將扣除成本後捐予博愛醫院作社會福利服務慈善用途。
何家耀老師與馮燕玲演出《范蠡獻西施》三選段,包括〈苧蘿訪艷〉、〈別館盟心〉、〈夢會太湖〉,涵蓋范蠡與西施由初遇、盟心以至為國犧牲的愛情故事。
已然成為北角地標的新光戲院,鐵定於2025年3月3日完成52年的歷史使命,光榮引退;為業界爭取戲院續命十二年、撰寫及上演了三十七部原創粵劇的李居明大師表示,大家應該以歡送的心情,祝賀新光戲院達成任務。
香港八和會館每年慶祝華光師傅誕,傾力製作《香花山大賀壽》,今年參與演出的有梁兆明、鄭詠梅、黃成彬、梁心怡、吳立熙、吳國華、劍麟、郭啟輝等,以及一眾青年演員、武師合力演出。
粵劇界一年一度的盛事「慶祝華光先師寶誕」十月三十日舉行。是日由全行台前幕後從業人員參與製作、於高山劇場演出華光誕傳統例戲《香花山大賀壽》,當天晚上設聯歡宴,與八和會友、各界賢達以及同業一起賀誕。
譚晴,很眼熟的名字,似曾相識的感覺,不是來自它有趣的諧音,而是少年兒童粵劇的演出。曾幾何時,在阮兆輝的「南音百年掌故」演唱會,他客串唱了兩段自己腔調的南音,使人不禁驚嘆於一個少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