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六, 09 四月 2016 17:32

現代男花旦的驚艷

因為好奇,去聽了牟元笛和沈昳麗兩位老師的講座,沈老師是上崑名旦,早已欣賞過她的演出。聞名當不如見面,她談吐溫文,舉手投足無不展現閨門旦之優雅和氣度。至於京劇男旦牟老師,實在令人眼前一亮。
 上世代的京劇名旦已經離我們很遠,怎想像有位現代男旦,鮮活地站在我們的跟前!牟元笛年輕、俊秀,淡定、穩重;他師從畢谷雲老師,戲路一脈相承,尤以《綠珠墮樓》最具代表性。他即場示範演唱了四大名旦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筍慧生各自不同特色的唱段。他準備資料豐富而充足,解說扼要而清晰,加上唱腔示範和影片展示,正是跨越性別的中國傳統表演美學的體現。

 這是香港中文大學和聲書院《通識課程-體驗京崑戲曲課程》以「跨越性別的中國傳統表演美學-京劇男旦藝術」和「天然昳麗-崑曲是有美感的生活」為題,三月十二、十三日舉辦兩場講座,吸引了數百位京崑戲曲愛好者進場,一同分享京崑之美。

 少壯之年跨過高大的門檻,走進狹窄的行頭,一身武藝子,能得到觀眾的賞識和社會的認同嗎?在現今的市場狀態下,牟元笛怎樣看自己的前途呢?

 他說:「作為演員,我只管盡力演好我的戲,觀眾喜歡就行了;至於其他事情,就交由熱心人士去推動好了,那是我管不了的事。無論如何,我認定了京劇,這一生都要活在舞台上。」說得真瀟洒,也很專業。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全港首個帶學分的京崑戲曲課程

和聲書院成立於2007年,2014-2015年度正式開辦全港首個帶學分的京崑戲曲課程,中大本科生皆可報讀。翌年5月,書院贊助人李和聲博士和院監顧鐵華博士正式成立了「香港振興京崑傳承中心」,他們和上海戲劇學院達成合作意向,引進上海戲劇學院的導師和教學大綱,由顧老師親自編寫課程,並邀請多位京崑名家作指導,課程內容包括京劇和崑劇的發展歷史,生、旦、淨、丑的行當分類,手、眼、身、步、法的表演身段等,使學生初步掌握京崑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學期中學生亦有機會參與大型演出,有舞台實踐的機會。京崑戲曲是和聲書院本科生課程,同時也開放給中大研究生、校友和有興趣人士旁聽參與,週末上課,邀請著名京崑導師和演員定期任教。這個小班教學的課程,吸引了不少熱愛京崑的人士修讀旁聽,學生對這門課給予高度評價,不但老師的專業指導令人折服,更因接觸這門國粹而眼界大開,獲益良多。體驗京崑戲曲課程已是連續第三個學期開辦,部份學生連續三個學期都來上課,足見年輕一代透過接觸、學習,對戲曲藝術產生興趣。據悉本學期來上課的學生近三十人,成效令人鼓舞。

為了進一步推廣京崑藝術,同時給予通識課程的學生有機會上舞台,香港振興京崑傳承中心聯同三所大學──中大和聲書院、城大中國文化中心及理大文化推廣委員會,去年十月十七至二十日舉辦《姹紫嫣紅──中國傳統戲曲曲藝校園巡演》,邀請京崑名家演出,節目包括京劇曲牌演奏、京曲清唱、崑曲演唱、蘇州評彈、崑劇折子戲、越劇折子戲,通識課程學生及旁聽生則表演團扇及摺扇組合,三場演出觀眾反應十分熱烈,踏上舞台的學生亦深受鼓舞,演出圓滿成功。據悉今年會再接再厲,十月份將舉辦相同檔次、相同模式的多元表演節目,讓觀眾深刻感受中國戲曲之美。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李和聲知其不可而為之

成立和聲書院的中大校董李和聲先生是一位京劇票友,不但能唱,而且拉得一手好京胡,他以票戲為養生之道。養生之餘,他更大的理想是推廣中國戲曲,他認為戲曲是中國的「寶」,「如果戲曲從我們這一代逐漸丟失了,怎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呀!」他說。

 在香港推廣本地白話的「粵劇」已經不容易,推廣京崑的難度有多大可想而知。不同於伴隨我們長大的本土粵曲,學京崑,語言基礎有障礙,音樂調子陌生,曲詞深邃,文意難懂,身體動作與言詞談吐與現代人格格不入,李先生何以挑起這沉重而艱難的擔子呢?

 金融界元老投身文化教育事業,相信是基於心底的祖國情懷,以及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劇曲的推廣承傳,是一項艱鉅的工程,不單在香港,全國都一樣,以個人的有限生命和有限力量,竭盡所能又得到多少回報呢?戲曲就因此而發揚光大嗎?這位八十八高齡的老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我知道不可能,但不可能仍然要做。我不做誰來做呢?」知其不可而為之,正是儒道學者的信條。當仁不讓,捨我其誰?佩服李和聲先生的識見和抱負。

 文化是永不停息的接力賽,要代代承傳,有人接捧就可以延續下去。李先生起了帶頭作用,由自己開始,希望以後有人可以接力。他又認為,文化藝術應從校園教育著手,讓年輕一代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接近、發生興趣,進而欣賞、喜歡,那就夠了;以後怎麼樣隨他的志趣自然發展。其中有人投身學藝、去表演,有人喜愛、欣賞、去看戲,演員和觀眾都有了,那門藝術便有了承傳。

 他特別指出,戲曲蘊含的中國文化,其深度與廣度,是其他表演藝術不能比擬的。為甚麼電影大師差利卓別靈要專程來中國看梅蘭芳?為甚麼日本、歐洲以及好些古老文明的國家,他們的藝術家都要從中國戲曲取經?事實戲曲的文化涵養是最多的,它有文學、歷史、音樂、舞蹈、體育,它呈現的舞台表演是最豐富的,唱、唸、做、打、翻,無一不精;它的表演行當也是戲曲所獨有,每個演員都要求相當水平的唱功和做功,然後才有膽量踏出虎度門,而演員的藝術還須不斷提昇,終身學習。這永無止境的階梯,到今天依然有不少人在努力地向上爬,這就是戲曲的魅力所在。

 「我知道我們中國的戲曲『喺好嘢』,所以,多艱難也要堅持下去。」這是他的心聲。

 李先生年紀太了,課程事務都交給顧鐵華老師。顧老師是京崑大師俞振飛的門生,他的演出和教學經驗毋庸置疑。他表示,課程進展順利,目前最大的困難是請老師。由於演員來香港授課有很多限制,每次要申請出入境,不能持續性地上課,對學生來說當有不便,不過他相信,經過大家努力有了成果展現的時候,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的。

圖為李和聲與顧鐵華一對老拍檔。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