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日, 07 九月 2014 18:01

山西戲曲傳承與發展的缺失研究

 戲曲是我國在歷史長河中積累而成的傳統文化藝術代表,是屹立於戲劇世界之林的藝術體系。數百年來,戲曲在人民大眾中扎根,已形成了年積代累且不斷發展的行業模式與生態。山西為中國戲曲的搖籃之一,山西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撰文: 王嘉  中國戲劇文學會會員

   

戲曲是我國在歷史長河中積累而成的傳統文化藝術代表,是屹立於戲劇世界之林的藝術體系。數百年來,戲曲在人民大眾中扎根,已形成了年積代累且不斷發展的行業模式與生態。山西為中國戲曲的搖籃之一,山西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多年來,山西戲曲事業隨著政府部門的重視、戲曲產業與協會組織的大力發展與社會的呼聲與行動,山西戲曲事業又得到了跳躍式的大幅度邁進,湧現出了大批的優秀青年演員與優秀劇目,山西摘奪《梅花獎》數量穩居全國第一,多台舞台作品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多部優秀劇目廣受好評,一次一次的展現在首都北京以及全國各地舞臺,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足以證明山西在演員人才培養與劇目推陳出新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之處。 

至今,我們已經把山西戲曲的演員培養與《推梅育梅》工作、劇目的創作與推陳出新工作、院團體制改革工作等方面提高到了新的認識層面,加大了力度,並湧現出了一大批具有較高藝術素養、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家;一大批優秀舞臺精品劇目如晉劇《傅山進京》、《大紅燈籠》、梅花版《打金枝》,蒲劇《山村母親》、《青絲恨》、北路梆子《黃河管子聲》、上黨梆子《西溝女兒》、京劇《走西口》《紫袍記》等;以及優秀民營院團企業如山西嫦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山西梅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除上述代表性成果之外仍有大量的發展果實值得我們認同。   

 然而,我們今天在注重演員人才培養與劇目創作的同時,還在一些方面所面臨著缺失與隔代斷代傳承發展艱難的局面,如:(一)人才方面缺失(1)本土導演、編劇、舞美、燈光等創作人才(2)評論、研究等促進人才(3)管理、市場、傳播等行政運作人才,(二)戲曲職業教育專業不全、教學水平、就業走向等問題,(三)現代化傳播手段應用缺失,(四)戲曲文化創意挖掘與延伸缺失等。

 

戲曲第一度創作是劇本,俗話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只有當劇本在舞台上站了起來,戲曲的二度創作才算完成;「導演是整個劇組的靈魂」、「燈光舞美是舞台藝術效果的靈魂」,足見導演與舞美燈光等在一部舞台作品中的重要性。從人才運用方面來看,我省近年來的一些優秀舞台精品劇目大多都特邀省外的相關專家來進行參與一度、二度創作,而我省推出的一些優秀劇目卻很少看到本土人才的身影。我省面臨著這些優秀創作人才的缺失,也同樣面臨的相關人才得不到很好的進修、日常的鍛煉、施展的機會等。外請知名專家雖經驗多、起點高、名聲廣等優勢,但仍然面臨對我省劇種的特點、演員、音樂等方面的瞭解太少,所以面臨的創作阻力也相當大。我們並非對外來知名專家對我省劇目的創作存在排斥,而我省諸多人才的存在缺得不到伸展的機會,若多加鍛煉以及集中學習、互相交流、學習外省的先進經驗,讓我省的人才大步走進我省劇目的創作隊伍當中,既可以減少了磨合時間,又節省了創排資金開支,而且在面臨緊急情況下,隨時可以進行調整、指揮、救急等。至今,除事業編制院團配置有導演、編劇、燈光、舞美等創作人才外,或劇團收益艱難原因,市場上的大多民營劇團幾乎都無此類專業人員配置,如遇到每年的劇目排練或大多都採用外請導演或乾脆不請導演。除青年年齡段的導演、編劇、燈光、舞美等人才之外,我省在這方面下一代的培養也應著手抓起,但就我省目前一批老、中、青年這些人才的傳承問題來看,還出現了無人可傳、無人可教等尷尬局面,數年、數十年來的舞台排導、劇目創作、燈光舞美等經驗無法得到傳承與延續。
 
 戲曲評論與研究是戲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可以推動戲曲事業的繁榮以及影響戲曲事業發展的方向,我省知名戲劇評論家與研究者郭士星、劉巨才、王笑林、田永國、閻玉庭等,為推動山西戲曲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仍存在戲曲研究事業持續及穩定性不強、集中性與生存性薄弱等問題。現有的戲曲評論與研究事業需要繼續發展與不斷壯大,戲曲評論研究者沒有專業的戲曲學術機構集中與統一的組織,零散的發展模式苟延殘喘,傳承後者也寥寥無望,新一代的堅守者更缺少可觀的環境與接受教育的機會。
 
 戲曲不僅需要演員、音樂、導編燈舞等以及評論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在管理、市場運營人才方面的要求也相當的高,這不僅與戲曲在院團和演出過程中特定的行業規範有關,而且也與戲曲現今所面臨社會環境的不景氣情況下有關。戲曲管理、市場運營人才需要擁有較高的政治思想與市場頭腦才方可適應現今的戲曲發展需求,擁有了好的管理人才與市場運營人才就有了戲曲事業發展的主心骨。好的管理人才不僅在事業機關等崗位上有需求,而在民營戲曲院團以及企業的崗位上也需求極高。現今的演員進入院校、走入院團,雖當今社會已是強大的資訊互聯時代,但仍存在對政治環境、社會秩序、市場需求認識少的問題,固擁有好的管理與市場運營人才對我省戲曲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教育

至此談到戲曲職業教育,就先從上述人才缺失方面而就此來看,專業的戲曲導編燈舞與研評管等人才不及演員在市場上需求量大,且收入也不比演員方式直接,原先專業院校某一專業曾若干年進行一屆的招收計畫也在近年沒有出現,新人即使想進行學習也是到外省及國家級院校進行進修,在省內沒有此等的學習與進修條件與機會,加高了門檻,減少了這方面人才的培養引導,造成了相關有意向的進行學習的後輩人才的流失。
 
近日,2014年CCTV中央電視台第二屆全國戲曲院校京劇學生電視大賽在CCTV II戲曲頻道進行火熱直播,此項賽事引起京劇乃至全國戲曲行業的大力關注。該賽事中,參賽學生在院校接受教育期間所參賽進行的表演大多都已具備成熟演員的一定層次,且賽事評委對參賽選手全面細緻的點評、富有完美期望的要求,足見京劇學生的學習水平、京劇院校的職教水平、名家及評委的要求層次之高。我省山西衛視《走進大戲臺》欄目也曾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舉辦《我們畢業了》畢業季特別節目與往年都將舉辦的6月1日兒童節、9月10日教師節以及暑期少兒特別節目等,這些平台的搭建也使我們瞭解到了省內戲曲院校正在學習的、已結束學習的戲曲專業演員學生。上述,所需要我們直面的是地方戲與京劇的職業教育水平之間所存在的差距,京劇在職業教育水平、層次、效果等方面都需要我們對其進行謙虛學習。至此有人定會說地方戲與京劇相比過於苛刻,但我們一定不可自甘墮落,「重整山河待後生」,山西戲曲藝術的未來發展、山西戲曲藝術的職業教育需要我們擁有高瞻遠矚的態度對其進行重視。
 
戲曲藝術常常講究「一棵菜」的精神,所謂「紅花還需綠葉配」,我們在當下的藝術傳承大多指向了某個個人,而忽略了團隊、院團在傳承中的作用,傳承要將單個人才的培養與院團的需求和整體結合起來,單個人無論將戲曲傳承的怎樣優秀,都無法把戲曲藝術進行完美呈現,戲曲的傳承應當有「表演團體」精神,建立傳承群體,綜合多元行當、演職人員以及音樂演奏人員進行傳承,方可保護戲曲在傳承過程中的完整性與全面性。故此,戲曲教育方面,戲曲表演班在入校至畢業的學習過程大多都是整班制的學習與排練,數年所磨合的默契、相互理解、合作感悟往往被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所拆散肢解、各奔東西,這是戲曲人才培養後續的一個重要問題,山西戲劇職業學院2012屆戲曲系畢業生整班進入院團崗位,正是將戲曲「一棵菜」的一種保護

傳播

在影視圈內,「炒作」、「八卦」等這種個人或多人的變相宣傳與包裝方式也早已見慣不慣。當然,戲曲是我國具有嚴肅性和純正性的文化藝術主體,絕不可將戲曲藝術進行一味的娛樂化。但在當今資訊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下,全民娛樂的大環境下,現代化的傳播宣傳包裝對於戲曲來說,也已經成為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發展力量。傳統媒體中廣播、電視這些流動性節目的傳播方式對於快生活節奏的人們來說,真是有點顧之不及。近年來,我省先後有專注於戲曲的互聯網媒體中國晉劇藝術網、中國上黨戲曲網等先後上線,中國晉劇藝術網與上黨戲曲網等網站對於戲曲傳播的產生的影響、貢獻、乃至推動戲曲市場繁榮層面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上述網路媒體雖被廣大戲迷愛好者口舌稱讚,卻仍然面臨著生存問題,幾乎為零的經濟收入使這些站點在風口浪尖裏維持。互聯網是21世紀以來開始流行科技領域,其對於各個行業都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目前戲曲在互聯網上行走腳步緩慢,若加大力度進行開發,則所產生的成果是無法想像估計的。我們應當把戲曲藝術與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與戲曲生態,進行多元化發展,定能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創意

文化產業中,創意文化產業的興起態勢迅猛,如工藝品、創意動漫等。如何將傳統的戲曲藝術進行時尚創意化的包裝,從而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對戲曲藝術進行接觸,也是戲曲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方式。如平遙某家工藝臉譜店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獨具的特色工藝品每天都在店面的市場第一線進行展示與交易,利用傳統的戲曲文化進行商業開發,且無形或有形的宣傳了戲曲;再如大同雲岡石窟景區孝義木偶皮影博物館,孝義木偶皮影與旅遊進行結合,開闢了當地的旅遊空間與
 
孝義木偶皮影的發展空間,走向了全國各地來訪遊客人群的視野當中。在戲曲當今的環境中,這種傳播方式與創意性的時尚包裝還未普及但一定是趨勢,所以仍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道路探索,同時還需要政策、經濟、社會等力量的大力支持、大膽嘗試。
 
不論是新型網路戲曲媒體還是戲曲時尚創意開發,這些都是戲曲傳播方式過程中,具有現代與時代意義的偉大步伐,這些人才都需要我們去培養、扶持,以年輕的思維與時尚的理念、專業的理解來對戲曲進行探索式的發展,相信戲曲一定會走的更遠。

山西擁有資源豐厚的文化底蘊與戲曲資源,擁有一大批追求精神文化、熱愛戲曲藝術的人民群眾,得天獨厚的戲曲文化是我省的一道靚麗風景與文化品牌。近年來,我省「像挖煤一樣挖文化」的文化發展戰略給了山西戲曲人發展與弘揚戲曲文化事業以堅定的信心,戲曲事業在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廳、省劇協以及各大院校院團、社會各界力量、戲曲愛好者的共同努力下正在蓬勃的向前發展,過去輝煌的成績是我們長期在戲曲事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經驗,需要不斷的發展與延續,面臨的問題與缺口是我們要不斷努力與前進的動力。「山鄉廟會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鎮戲場梆子腔至晚猶敲」山西戲曲藝術源遠流長,相信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山西戲曲事業一定能夠更加輝煌,在全國戲曲舞冶上光輝永駐。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