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四, 14 二月 2019 23:19

《百花亭贈劍》怎樣結局?

毛俊輝導演作品《百花亭贈劍》上年在「香港藝術節」首演,今年即以更新版重演,可說是史無前例的節目編排,教人另眼相看。

         製作這台粵劇,是個機緣吧,緣在演藝學院。2014年9月戲曲學院成立,毛俊輝出任院長,對於黌宮學府裡這隊粵劇未來的生力軍,他非常愛惜。一班熱血青年把青春投資在粵劇,作為老師要為他們設想,怎樣可以使他們更好地立足於未來?社會不斷在演化,師徒傳藝的方式已不合時宜,程門立雪談何容易,他認為,現代的戲曲教育必須教學生自己思考。「懂得思考,才懂得創作,有創造有革新才能在行業中更有前途。」因此他希望老師和學生可以一起來創作,這要有個過程。

        學院三十週年演出的改編粵劇《馴悍記》,是個很好的嘗試。可是創新思維的教育理念尚未開展,他很快就離開學院,感情上十分難捨,不單是戲曲學院,香港演藝學院成立之初,他自美國應邀返港出任戲劇學院表演系主任,執教長達十五年,一眾演藝學生都是他所疼愛的。

        「香港藝術節給我一個機會,有一筆贊助經費搞戲劇創作,我選了粵劇,以演藝師生組合一個青年團隊,包括寫劇本的江駿傑,主演的王志良,林穎施,洪海,符樹旺,林芯菱,朱兆壹等,一起來創作,一起來實驗我的戲曲教育理念。」

        為什麼是《百花亭贈劍》 呢?

        很多最唐滌生流行作品都成為經典,場場好戲,字字珠璣,已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但這個劇本卻有不足之處,《贈劍》這場戲非常受人喜愛,簡直百看不厭,劇情進展流暢,但到尾段就過於倉卒,傳統粵劇傾向大團圓結局,草草收場,他覺得這裡有很大的創造空間,值得探索。

        「創作人的責任,是通過創作把新東西帶給觀眾,包括對時代的觸覺,對藝術的品味,要引導觀眾理解並接受。」改編此劇,重點在結局,兩個角色的矛盾衝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場生死撕殺之後,兩個人怎樣處理這段感情關係呢?他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拋開鬥爭的成敗與榮辱的包袱,還原自我,海關天空,是他們的選擇。結局的說服力在演員,舞台上,演員藉表演技巧表白自己的心路歷程,與觀眾一同思考,思路和情緒要進展得合情合理。這個創作過程是長久的,是不斷更新的。

        他認為,戲曲演員學藝的基礎在傳統,但必須有自己的新思維,演員要通過表演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以感情打動觀眾,使觀眾接受人物,跟隨人物融入劇情,所以演員要思考的,是怎樣運用表演程式,給觀眾講動聽的故事,解釋故事的結局。講得好的台詞必定是經過思考,從心出發的。

        初排此戲,他道出一個難題,「劇本改編最大的變動是少用鑼鼓,原來演員所學的都要跟鑼鼓,沒有鑼鼓點就不會做了。沒有鑼鼓,我要教演員自己主動思考:我想怎樣做,不是由鑼鼓叫我怎樣做」。

        他要求的新思維,是思考怎樣運用傳統的技巧,表達創新的、適合時代的意念。不同時代的演員有不同的演繹,每個演員成長的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演繹,今次演出和上次演出有不同領悟,這是必經過程。

        一個劇本的琢磨,更新,也是一個過程,每次演出必有改進,上次發揮不好的地方,重新探索可發揮的空間;上次有所發揮的,今次可以更好;上次觀眾不明白的劇情,不明白的結局,今次可以說得更清晰,更明白,把故事說得更好。

        經過更新的版本是否會更好?毛俊輝說:「更新的是表演技巧而不是內容,沒有好和不好,只有適當和接受,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努力實踐,這是個過程。效果如何,由觀眾定論。」

撰文:廖妙薇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毛俊輝

         踏過百老匯歌劇的大舞台,香港話劇團頒贈「桂冠導演」名銜的毛俊輝,原來是在上海看京戲長大的,他學的是西方表演藝術,骨子裡愛的是中國傳統藝術。

         「崑曲富文學性,典雅優美;京戲嚴謹而整齊,令人回味;至於粵劇,活潑,有趣味,我喜歡。」他用簡單的詞彚分析三個香港常演劇種的不同特性。

         他跟梅派大師包幼蝶學戲長達八年,腳上功夫穩,舞台表演經驗豐富。《鳳還巢》他演旦角唱青衣,《太真傳》他演唐明皇唱老生,體現一個演員的多面性。他說嗓子固然是唱的條件,但更重要的是品質和素養,音樂感和文學基礎不可缺少。

         近年他多次創作中國戲曲和西方戲劇的跨平台交匯表演。以傳統粵劇《紫釵記》探討現代愛情觀、結合現代音樂劇場的《情話紫釵》,榮獲2011年上海「年度時尚戲曲大獎」;同年為北京「國家京劇院」執導何冀平原著話劇《德齡與慈禧》改編的新創京劇《曙色紫禁城》,該劇於「第41屆香港藝術節」演出,名為《慈禧與德齡》京劇版。2011年為「中國戲曲節」改編及執導粵劇《李後主》新繹本,是他第一個創新粵劇製作。2018年「第46屆香港藝術節」改編及導演《百花亭贈劍》,該劇將於2019年3月「第47屆香港藝術節」重演。

 圖片提供:香港藝術節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