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一, 15 五 2017 20:42

《情夢蘇堤》中兩段如霧如花的感情

錢塘名妓蘇小小的愛情故事,素受戲劇家青睞,多次改編。1962年,李晨風將它拍成電影《蘇小小》;近年,李居明編了一齣以蘇小小為主角的粵劇《錢塘金粉》;現在,新劍郎又編了一齣《情夢蘇堤》,更說要別出心裁,敍述蘇小小「兩段如霧如花的感情」。
 
撰文:羅劍創
 
 
 
情深如斯的蘇小小
 
       在蘇小小故事中,阮郁與鮑仁是兩個重要人物。李居明編《錢塘金粉》,分別以阮郁主襯蘇小小的深情,以鮑仁副襯其愛國情操,為她賦予多一層個性。
 
       新劍郎的取捨顯然有所不同:《情夢蘇堤》裡,蘇小小(南鳳飾)邂逅阮郁(龍貫天飾),驀地傾心,旋即盟心互許,訂下「風雨難搖連理樹」之約;阮郁後因私訂終身遭父禁足、逃走墮樓身亡,小小鬱鬱而終。她對阮郁用情之痴可見。
 
       第三場,那急色的知縣孟浪(廖國森飾)強命蘇小小席前獻唱,編劇特地讓小小抱琵琶唱出真情──情忠阮郁,決不移轉;第四場,阮父往泠香居拆散鴛鴦,蘇小小直言表白愛意。火坑清蓮的高潔形象教人眼前一亮,完全體現了《情夢蘇堤》中的「情」字。
 
       南鳳的投入演繹也功不可没,演到二人離散,語帶哽咽,頗能帶動觀眾情緒。不過觀眾更留意的,應是她度身訂造的戲服,配合蘇小小際遇,由艷麗到淡素,某些更嵌了珠片,在燈光下閃閃的,讓人有「睇衫都夠本」之讚。
 
       另外,編劇在宣傳稿上說:「(這齣戲)唱段豐富,梆黃、小曲、排子一段接一段,悅耳動聽,全劇節奏明快,為觀眾提供約三小時的視聽之娛。」事實上,本戲曲詞典雅流暢,偶有佳句,編劇表現理想。綜合上述幾項,觀眾不難會叫一聲「好」。
 
「痴」中不足
 
       蘇小小戀慕阮郁、義助鮑仁等情節,於《西湖拾遺》一書記載得最詳。對於前者,《情夢蘇堤》表現得淋漓盡致,可編劇似乎不滿足於只呈現這段故事──場刊是這樣寫的:「(蘇小小與阮郁分離後)巧遇秀才鮑仁(新劍郎飾),此子才高八斗,生來俊逸,結伴共遊互訴心事,由憐生愛,再結下一段不解之緣。」換言之,編劇企圖為她安排另一段戀情。
 
       編劇的想法貼近現實,畢竟生死不渝的愛情在現實社會雖有、卻不多。然而,在戲劇作品,尤其在戲曲裡,觀眾更樂於歌頌那種從一而終、忠貞不二的戀愛。
 
       當然,在實際演出裡,蘇小小與鮑仁的感情只是輕描淡寫,甚至似鮑仁傾慕蘇小小,而非蘇小小移情鮑仁。不過,由編劇極力烘托蘇小小的痴情,到最後,這個痴情女子竟於鮑仁懷中離世,總教人看了不是味兒。從另一角度看,鮑仁未嘗不是小小對阮郁深情的投影。
 
       再者,電影《蘇小小》、粵劇《錢塘金粉》俱安排蘇小小相遇鮑仁於離散前,那時蘇小小的形象還在塑造階段;離散後,蘇小小的痴情形象已十分成熟,為蘇小小譜一段新戀情,自為該形象添一點瑕疵。
 
甚麽是好戲
 
       甚麽是好戲,人言人殊。老一派的粵劇觀眾或許更著重演繹,看唱、做、唸、打,看戲服、看插科打諢。
 
       如以此準則,單看《情夢蘇堤》的曲詞、戲服,乃至演員表現,筆者認同「好戲」之讚。可是,一齣好戲,最終還須聚焦到這個「戲」字上。
 
       清代戲劇家李漁提倡以「一人一事」為主線。過份強調「一人一事」或許苛刻,可它起碼提醒劇作家,事件情節與人物形象應一致,則前者為烘托、突顯後者而設。如果說,阮郁與蘇小小相愛「一事」能有效突顯蘇小小此「一人」的痴情,那麽鮑仁與蘇小小那疑真疑假的戀情恐損害其痴。
 
       唐滌生之所以傑出,除了文詞優雅,還在他編劇時作了許多戲劇考慮。譬如《再世紅梅記》,唐滌生寫裴禹先愛慧娘後愛昭容,同時,基於戲劇考慮,費了不少篇幅為裴禹自圓其說,以減少觀眾反感,更藉借屍還魂合二為一,變移情為專愛──《情夢蘇堤》僅六場,鮑仁的戲在第四、六場,篇幅所限,致他與蘇小小的「愛」沒頭沒尾的。它既無助於烘托蘇小小對阮郁的痴,也未能有效擴闊其形象深層。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