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四, 14 八月 2014 07:00

《櫃中緣》的內涵與主線

許多劇種的《櫃中緣》都以折子形式上演,由岳雷逃難始,至劉母許配女兒劉玉蓮予岳雷終。粵劇另闢奚徑,外添了許多情節,以六場大戲形成演出。長短並非衡量一齣戲好壞的標準,但長短不同,表達的內涵與主線卻受影響。
 

撰文: 劉硯和
 
由篇幅長短看戲劇內涵
 
       傳統《櫃中緣》短小精悍,歷來受編劇家喜愛,正因為它短小,內涵也有限。這個故事以岳飛次子岳雷為男主角,然而,它絕對與這位名將之後無關,劇作家附會而已,有此安排,或者是原編者覺得這個故事雖然有趣,卻深意不足,故刻意套到功臣之後身上,一則加強歷史背景,使觀眾看來更投入,二則也令櫃中藏人這個情節,添加一點「救孤」色彩。粵劇則執住「救孤」一點發展開去,所謂「救人須救徹」,原劇的「救人」情節只是粵劇版的第一至二場,後面新添的第三至六場,則在演繹「須救徹」三字。如果以「救孤」為著眼點,粵劇版更能顯示那份忠義精神,內涵也較原刻豐富。
 
       從另一個角度,延增了篇幅亦使《櫃中緣》的味道有所改變。在其他劇種中,《櫃中緣》都是一齣小喜劇,「救孤」只是點綴,最能吸引觀眾,始終是劇中的詼諧語言、由藏人於櫃而生的諸般嬉笑情節。粵劇版的改動,無異加強該劇的凝重氣氛,倒與原來的「小喜劇」味兒不同。當然,這只是編劇家的取向有異,不能就此論高低。事實上,原劇故事雖套在岳雷身上,扣得不太緊,似乎只是借個名人來用一下而已。如令增加了捕殺、劫法場等情節,與南宋逼害岳家的史事又貼題幾分,觀眾更易受岳家的精忠感染。
 
岳雷與劉春──文華、文軒與《櫃中緣》的主線
 
       岳雷是第一男主角,而不同劇種中的岳雷形象稍有出入。一些著意顯示他的剛正不阿,即使避難,也不失傲氣,一派「姑娘不收留,我自投別去」的樣子;一些則刻意表現英雄末路一面,甚至有點驚慌失措,近乎哀求收留。粵劇的岳雷,第二場〈櫃中結緣〉顯得有點懦弱;第三場,起先感嘆父親含冤難雪,後得劉玉蓮勉勵,重拾鬥志;第四、五場,率兵救援,頗有少年俠氣。由此可見,這個岳雷的性格,在強與弱之間,漸由驚慌演化為凜然不懼,較原劇形象更豐富。
 
       文華飾演的岳雷,俊秀十足,略稍少了幾分豪氣,或許女文武生本來就有這點局限,只能靠後天努力補足。事實上,她第一場剛登場時,關目一瞪,曾流露出一團屬於小武的火,可惜未能持久,還需歷煉。第四場,三位演員有一番「交叉走位」,文華常偷瞄另外二人,顯然不甚熟煉,或多作綵排。但整體而言,她的表演已然合格。
 
       至於劉春是一個很有趣的角色,在原劇中,以丑生應工,一味插科打諢,頗得觀眾喜愛。於粵劇版中,劉春多了一份正氣,為救忠良後代,不惜以身替死,加上他延續了原劇嬉笑的性格,形象似一個嘻嘻哈哈的搗蛋鬼,卻幹出一番存忠存義大事,更教人欽佩。再者,文軒演劉春十分稱職,能惹觀眾笑,與未婚妻訣別一幕,又能教人感動,可以說,他是全劇最搶眼的角色,在後段的故事裡,甚至比岳雷更能吸引觀眾眼球。正因如此,這個塑造得這麼成功的人物,令全劇的主線有點偏移。
 
        《櫃中緣》,顧名思義,講述岳雷藏身「櫃中」,與劉玉蓮結「緣」的故事,劇名是一劇主旨,傳統版本以許配告結,為的就是要緊扣這個「櫃」字,突顯這齣的特別處。粵劇版添加了後面一段戲,自然削弱這個櫃子的聚焦力。或者編劇也意識到這點,所以在第三場,岳雷率兵下山前,劉玉蓮贈以櫃匙,提醒他二人因櫃結緣,也提醒觀眾,這個故事的焦點在「櫃」。可是,因為劉春在後段故裡,戲份實在太重,容易使觀眾有錯覺,認為主線由救岳雷變為救劉春,倒使這齣戲前後似分了兩個故事,不能說不連貫,卻有點不緊密。筆者建議,由劉春代死,改為劉玉蓮為掩護未婚夫遭擒,再安排岳雷與劉春合力相救,這樣可以把目光留在由櫃而生的一段緣,同時不僅刻劃岳雷、劉春,也加深劉玉蓮形象,編劇可以考慮。
 
       上文的討論,大部份由劇本出發,如在表演的角度看,粵劇版的《櫃中緣》很有獨到處。這可從觀眾反映得證明,不少觀眾(尤其那些年紀較長,人生閱歷較豐富的觀眾)在替岳雷不值,又為劉春的英勇而讚嘆,可見這齣很能打動觀眾。戲曲是表演藝術,單由此看,這可說《櫃中緣》是一齣好戲。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