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個別專訪問卷調查結果 綜合良性意見六大條目

Cannot find opera/個別專訪問卷調查結果/ folder inside /tw_3t/vol1/operapreview.com/public_html/images/opera/個別專訪問卷調查結果// folder.
Admiror Gallery: 4.5.0
Server OS:Apache/2.2.22
Client OS:Unknown
PHP:5.6.40-1~dotdeb+7.1

呼籲業界自我檢討提倡專業精神
憂慮業餘演出不能推動專業發展
質疑政府推廣政策十年未見成效

調查對象共50人
包括:
全職導師28人
兼任導師4人
業餘唱家14人
業餘演員4人
全部是業內資深人士
平均藝齡超過30年

一、粵劇界現況的檢討
·粵劇界必先要做好自己,然後才能對政府有所要求。場地不足或有沒有永久演出場地,都不是窒礙粵劇發展或粵劇水平下降的理由,粵劇老倌和專業人士宜自我檢討,做好份內事,不要藉詞抵賴。***
·部分演員演出不夠認真,取易不取難,對劇 本、角色不求甚解,敷衍塞責,這是當今粵劇從業員通病。***
·粵劇界要承傳發展,必須團結一致,全心全力培育下一代,但目前所見,肯熱心苦幹的專業導師沒有幾人。***
·曲藝活動雖然蓬勃,但無高標準的示範,質素每況愈下,昔日名伶名家成腔成派,今日已不復見。***
·曲藝界不少導師未夠水平,濫竽充數,誤人子弟。又濫收學生,鼓勵學生演出,頻頻執曲、操曲。妄顧道德,全無職業操守。 ***
·業餘演出良莠不齊,多數表演者未夠水準,志在社交、出風頭,這類演唱會太多,造成蓬勃假象,對粵藝承傳非但無益,反而予外行人誤解,望而卻步。***
·演唱會借慈善為名者日益猖獗,帳目不明,交代不清,捐款用作行政費用,慈善為名,謀私為實。***
·劇場的「派飛文化」對粵劇發展有負面影響,奈何專業劇團反而開風氣之先。送票風氣破壞市場規律。票房、入座率都不是專業水平的指標。***
·業餘演出者花在上課學習方面與花在上台表演方面的心機和消費均不成比例,說明粵劇愛好者追求虛榮多於追求藝術,製造了市場假象,影響真正的粵劇發展。***
·導師花太多時間教學,自己沒有時間進修、研究,業內人士也不會互相交流觀摩;固步自封,不肯虛心接受意見,行業難望進步。**
·粵劇發展前景不樂觀,令許多熱愛粵劇的在職人士對這行業卻步,只能作為業餘興趣,不會投入太多時間金錢,此夜間粵劇課程比日間課程較受歡迎的原因。**
·粵劇演出量不足,演員磨練機會和舞台經驗相對減少,過去職業演員到四十歲便是藝術成熟期,現時要推遲到六十歲才成熟,因而出現斷層現象。經濟資源少,排練不足,影響演出質素,難有經典之作。*
·有些年輕人想入戲行,但許多業內的因素如批評多、壓力大,粵劇行業制度複雜難以適應等,使人顧慮多而投入少。*
·藝術的提升需要良好的輿論氛圍,可惜無人承擔此重任。
·近十年唱片出版,以閨秀自資邀請老倌合唱的居多,由唱片公司投資製作及發行的唱片僅少數,可從中窺探粵曲的命運。但閨秀唱片水平未必達標,影響整體曲藝水平下降。
·香港粵劇不受文化界重視,主要因為它的文學性實在太低。
·戲班把資源側重於老倌酬勞上,其餘分配都很薄弱,包括編劇、撰曲人,這是目前普遍現 象,即使有編劇人才,也難以生存。
·導演是戲劇的靈魂。沒有導演制,是粵劇未能進階的原因之一。
·粵劇不會死,粵劇給予香港觀眾的一份親切感,是其他地方劇種不能替代的。

二、開拓粵劇界前景的建議
·不要太固執於傳統,應運用現代舞台藝術重新包裝粵劇。要吸引新一代觀眾,編劇取其精華要領,劇情不要拖沓,演出時間不宜太長。除梆黃外,多加插有新意的小曲,提高年輕觀眾之欣賞興趣。***
·廣州粵劇與香港粵劇各有特點及優點,應取其優點,補自身不足,保存傳統的特質最為重要。***
·未夠水平的表演者和職業導師已氾濫成災,遏阻不良風氣,提昇粵曲水平,應由導師做起。***
·粵劇和粵曲都要提昇水平,修正劇本,減少粗俗,提倡優雅藝術。***
·
香港宜多與中國大陸戲曲名師名伶交流,乃至引入京曲、崑曲,取其精華,與粵曲相輔相成。**
·支持粵劇改革,喜見業界有專業演員多年努力嘗試改革;香港粵劇應探索新方向。*
·支持粵樂創新,融入民樂,交響樂等改革路向。*
·支持保留傳統,粵劇 方不致失傳或變質。*
·香港粵劇人才在八和,設施在演藝學院,兩者應整合力量。
·不要偏重職業演員,業餘愛好者的培訓工作不可忽略,有些業餘非常認真,可能成為職業團隊的後援。
·建議學唱者不要濫唱。有一定程度方可上台表演,以尊重觀眾;若演出水平不夠,不宜賣票。
·從事粵劇行列,除了本身天份,需加上毅力及修養,多聽別人的唱腔,吸收別人的長處,切 忌停滯不前。
·香港粵劇界及曲藝界要莊敬自強,每個行當都要嚴肅去幹,師傅授業要 豁達無私,以繼往開來為己任 。
·爭取業界及更多有心人支持,出錢出力,振興粵劇。
·建議設立導演制,令演出有系統、更專業。

三、政府各項推廣政策的檢討
·粵劇藝術艱苦而漫長,戲曲比其他藝術 需要更多資源以支持其發展。政府對此 投入不足。***
·政府的資助政策應對市民大眾公平,執行過程應避免利益衝突,但目前所 見,審批者往往是利益既得者。資助原是美意,演變為利益壟斷,反造成業界分歧。
·政府雖投入資源,但各項資助計劃欠透明度,推廣粵劇無系統性策略,對粵劇發展無明確指標。且資源有限,平均分配的派餅方式,完全發揮不到作用。***
·未交代租用場地申請成敗的理由,不知何故?申請者唯有不斷胡亂重複申請,浪費了時間和精神,往往徒勞無功。***
·粵劇發展基金處理申請文件,評分制度欠公允。審核程序和審批標準都出現問題,有待認真改善。 ***
·業餘團體租用康文署轄下演出場地十分困難,無明確指引,又欠透明度,星期五六日免問,全年日子都沒有。但有些人經常同時申請多個場地都獲批准,卻不知有什麼優先條件。***
·香港沒有足夠和適合的練習場地,予專業及業餘愛好者練功、練唱,演出\場地也不夠應付所需。***
·去年政府首次撥款成立了三年資助的「香港青苗粵劇團」,顧用新秀演員,但只得一位資深演員帶領,三年之後能否成才實在質疑。 ***
·政府以千萬公帑資助製作新編粵劇,但部份老倌文化水平不夠,劇本理解力弱,創作意念不高,又不肯排戲,不記曲,敷衍塞責。對這些新編劇本,當局應重新釐訂審批的標準?**
·新光戲院的場地管理失當,暴露粵劇文化的守舊落伍,製造觀眾矛盾和困擾;老戲院老觀眾的壞習慣不改變,難吸引新觀眾入場,政府及粵劇界都應該重新評估新光戲院的保留價值與開發前景**
·政府場地租用應以香港人營運的本地曲藝社團優先。不明白大陸樂社以何理由容易租場,且獲場地資助。**
· 政府應對粵劇粵曲一視同仁,平等看待,不能 分化。反對一些高官對曲藝界的歧視。
· 政府的資助政策有重新修正之必要,現行政策無定向,其公平口號既不公正也不平等,應考慮申請人的實際需要,制訂長遠、可行而有效益的執行方案。

四、對政府各項資助政策的建議
· 提高粵劇、粵曲在國際上的地位,保存及發揚 中國傳統文化。***
· 政府應落實給予粵劇永久演出場地或理想劇院。 ***
· 政府場地資助申請手續繁複,也無清晰指引。希望當局增加透明度,清晰指示申請條件。***
· 不贊同政府補貼新光戲院以維持其繼續開業。戲院本身設施不足,後勤配套差,宣傳也局限,絕對不是理想演出場地。***
· 政府應設立粵劇專業學院,有計劃地聘請正規導師,有專業的課程、有音樂、燈光、道具、編劇編曲配樂等整個配套,全面培養人才;有落班演戲的出路,保障生活。有醫療工傷第三者保險,保障職業安全。政府應多撥資源,發掘有天份者,全力培訓。對貧困勤奮吃得苦的好學生特別栽培。***
· 粵劇缺乏理想培訓場所,建議政府配合目前教育制度,開辦正規藝術專科學校,讓適齡學員在初中階段就開始課餘學習及操練基功,中學畢業後全面投入學粵劇也不致超齡。**
· 建議投放資源培訓年青編劇編曲人才。**
· 提升粵劇的社會地位,必須增加它的藝術性,將粵劇由粗糙的市井文化提昇為高雅藝術,吸納新一代觀眾與入行者。**
· 新界區觀眾入座率偏低,非該區沒有高水平觀眾,而是政府沒有安排好節目在新界演出,大老倌也甚少在新界會場開鑼,觀眾要看好節目唯有外求往市區,造成新界觀眾流失。建議政府在新界區做大老倌駐場計劃,提昇觀眾的欣賞水平,匯聚地區觀眾。**
· 成立官方的香港粵劇團,全資培訓青年演員,為粵劇新一代營造生存空間。或由政府撥款支持藝團組織正規青年劇團,集中培養,認真排演嚴謹的作品,邊學邊演,起示範作用。**
· 政府開闢設施完善的場地,有排練室、教室與演出舞台,供學藝者練習之用。或資助學藝者租用例如香港演藝術學院的排練室和上課教室。 **
· 戲曲是傳統藝術,它的發展與承傳,必以保留傳統為先,創作為後,而且「創新」不等同創作,有關部門在評審過程中應考慮這點。**
· 政府宜發掘多些對粵劇有實學、有技巧之資深演藝人,長期進駐中、小學工作坊,提高學生對粵劇的正確認知。**
· 邀請有學識、對粵劇有興趣、對文化藝術有追求的社會知名人士,推介粵劇文化。舉辦交流會,以導賞、茶聚等形式,讓公眾發表意見,官民互動,打成一片。*
· 對商營劇團的資助太多,應把資源投放在培養 新人。
· 粵劇文化與商業社會脫鉤,職業班逼於慳皮,造成惡性循環,政府應給予行業生存空間,對專業劇團應資助較多,業餘劇社酌情處理。
· 政府應從速修正中學粵劇課程,因課程內容存在不少謬誤。但不贊成小學推廣粵劇,年紀太細未有生活經驗,難理解角色要求,成效不高。
· 編審教材時,建議使用簡譜,讓學生易於適應及理解,亦有助粵曲之普及。

五、粵曲粵樂評級的贊成意見
· 贊成設評級,但必需有嚴謹公平之評核制度,執行者亦要公正無私。***
· 評級可分職業性及業餘性評核。粵樂和粵曲要求又不同,要分別處理。***
· 贊成粵曲粵樂要評級,但對評級的機制十分憂慮而且無信心。***
· 考試制度是評定專業水平的可行機制。***
· 評級代表認受性。 **
· 評級制度有利於薪火相傳。**
· 評級制度有助於提高粵劇粵曲水平。**
· 讓外行人知道專業水平的指標。 **
· 評級制度有助於粵劇普及化。
· 評級制度為粵劇粵曲形象定位。
· 評級制度鼓勵求學者爭取上進,亦阻嚇一些不求真功夫,只混飯吃的人。
· 導師教學水平參差,有必要整頓,評核制度是必需的,目前雖有一定困難,仍要設法制定方案。
· 專業水平的測試不能單指個人,還要看演員、樂師、配套設施整體配合。
· 建議邀請廣州、香港兩地有代表性資深從業員擔任評審工作,具有平衡作用,避免評審結果一面倒。
· 評核標準是藝術水平的指標,導師必須強制性接受評級。
· 制訂標準必須認真和小心處理,盡量做到公正和公平。
· 建議撥資源研究正統粵曲之基礎樂理、格式結構、統一教本,然後制訂評審機制,尋找資深人士評審。

六、粵曲粵樂評級的反對意見
· 粵劇界提出粵曲粵樂評級制度,目前是不行,因沒有客觀量度標準,這不是觀賞性的評價,沒有公正之尺度,制度是徒然虛設。***
· 誰有資格來評級?業內知名人士也好、資深人士也好,因種種關係未必有公信力。***
· 不贊成粵劇粵樂評級制度,以防造成壟斷、取巧,為評級考試而沒實學的人士所利用。**
· 粵劇界是論資排輩,但是否演、唱日子久便一定有水準呢?這個當然不是,誰有權威公平地作評審呢?**
· 粵曲有史以來都是各師各法,有不同流派,沒有什麼標準可遵從。**
· 只靠一次評級是不可靠的。*
· 有高水準、肯認真、技藝超群的,不用評級,自然有目共睹。 *
· 評級制未必能提高粵曲的藝術水平。 *
· 戲曲是一種表演藝術,很依賴主觀感覺,戲做得好曲唱得好自有人欣賞,不好的自然淘汰,無須用制度定高低。
· 聲樂有強烈的主觀性,粵曲講唱腔,又受方言限制,不可能如鋼琴般有國際認受性。
· 評級可能會做成戲曲界的矛盾與分化。
· 水平之高低,很在乎個人對此藝術的追求,有了評級制也不表示所有人都會脫胎換骨。

*:二人相同意見
**:三至四人相同意見
***:五人以上相同意見

個別意見:公平粵曲比賽辦法
六月十九日論壇上,由粵曲評級說到比賽的公平評審,梁威漢反對單純以唱工為比賽評分標準,參賽者需對粵曲結構有全面認識方可稱冠軍。
有觀眾提出,最後總決賽要考真功夫,不宜再選唱名伶的歌曲,應請人撰寫新曲幾首,決賽入圍者抽籤取曲自行練習,新曲不註叮板,梆黃、南音皆由唱者自定,再加一段清唱(木魚),小曲可作點綴;唱者自行決定唱正線、反線或乙反,如此才能顯示出比賽者實力。不知此法可行否,主辦機構不妨考慮。

論壇學者及專家論文將陸續於本刊發表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