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六, 16 十二月 2017 17:31

《金牌小武桂名揚》以圖證史

半世紀以來第一部桂名揚專書出版了,該書詳盡記述桂名揚的家世、生平及演藝歷程,並收錄多位名伶、學者、專家對桂藝術的評價,詳列其粵劇、電影、唱片出品年表,以及發表多首從未來公開的曲詞。全書圖文並茂,是以圖證史的典範之作

本書是「戲曲品味」本年度佳作,懿津出版企劃公司出版。藉此書之出版,假油麻地戲院舉辦「金牌小武桂名揚新書發佈座談會」,藉以喚起粵劇界對流派與行當之重視,喚起粵劇研究學者對桂名揚的關注。

桂名揚早於一九五八年離世,年僅四十九,距今幾近六十年。有關他的演藝生平,可考資料甚少,故一直以來,許多粵劇人只知有「桂派」,對桂名揚其人其事則不甚了了,而有關桂名揚之論述更是鳳毛麟角。該書之面世,有賴桂名揚之子桂仲川,他為紀念父親,花多年時間,於省港兩地蒐集搜證,最終還原他的真實面貌,為上世紀粵劇留下重要而珍貴的歷史資料。

上世紀粵劇名家有薛(覺先)、馬(師曾)、桂(名揚)、廖(俠懷)、白(玉堂),稱為粵劇五大流派。桂名揚創立粵劇小武流派,傳人有陳錦棠、梁蔭、任劍輝、羅品超、麥炳榮、黃超武、黃千歲、黃鶴聲、陸飛鴻、羅家寶、盧海天等,皆聲名顯赫。桂名揚身材頎長,紮靠插旗威風八面,他首創「鑼邊花」,演「趙子龍」踩著鑼鼓點出場亮相,拉山紮架,氣勢如虹,開口唱「包槌滾花」,鏗然有落地之聲;又開創邊打邊做的表演形式。當年他享譽藝壇,紅遍海外,更在美國獲贈十四兩重金牌,贏得「金牌小武」的美譽。

有「武探花」之稱的梁蔭棠,他的「趙子龍」公認為最得桂名揚衣鉢真傳。任劍輝之做,是吸收桂派的表演風格,由《寶蓮燈》到《帝女花》 ,都有靈活運用「鑼邊花」的演出法。時至今日,桂派依然是小武行當的主流,「鑼邊花」已成為武場必用的表演程式,單憑這一點,桂名揚對粵劇貢獻甚大。可惜在桂名揚的年代,影音科技不發達,他的作品已經很難追尋,隨著歲月消磨,粵劇環境變遷,文武生與小武行當混而為一,流派與師承正是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

座談會於十一月十八日舉行,邀請桂仲川、李奇峰、阮兆輝、李龍、龍貫天擔任主講嘉賓。本書出版人及執行編輯廖妙薇與葉世雄擔任主持。出席者還有與桂名揚合作不少的花旦梁素琴和多位粵劇前輩,演藝戲曲學院李小良院長,各大學的粵劇研究學者、教授十數人,還有專程從佛山、廣州前來的業界專家。油麻地戲院三百位座無虛席。

        會上以圖說和視頻介紹桂名揚生平,曾與桂伶拍檔的花旦譚倩紅未克出席,以錄影講述她對八叔的印象,以及當年受教的得著。嘉賓講座以交談方式進行,桂仲川講述幼年父子生活的回憶,四位紅伶皆與桂伶甚有淵源,李奇峰少年入行在越南,埋過桂名揚班做下手;阮兆輝和龍貫天都是桂派再傳弟子,輝哥是麥炳榮徒弟,旭哥拜入陳錦棠門下;李龍則是當今小武行當的表表者,他們從桂名揚藝術到小武行當的變革承傳,各抒己見,通過台上台下的交流討論,不但對桂派藝術有概括的認識,也得悉一些少為人知的趣聞佚事,全場氣氛熱烈,為近期非常難得且十分成功的一場發佈會。

撰文廖妙薇

圖:1桂名揚(左4)與薛覺先(左6)合攝於50年代。21951416日真欄日報載桂名揚獲贈金牌照片。3陳國涼源藏桂名揚戲服。4《新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桂名揚飾梁山伯、任劍輝飾祝英台、白雪仙飾人心。5桂名揚演趙子龍催歸造型照。6-10桂名揚首本劇刊。11桂名揚新書發佈座談會。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