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五, 05 二月 2016 17:21

粵韻下的嚴嵩與海瑞

明代對藝術建樹良多,傳奇作品,盛極一時,所以明代戲曲聲律家沈寵綏在《度曲須知》中說:「名人才子,踵《琵琶》《拜月》之武,竟以傳奇鳴,曲海詞山,於今為烈。」這班「名人才子」將元代雜劇發揚光大,更將唐朝傳奇,進一步發展為南曲劇本,以「無奇不傳,無傳不奇」為尚。本文所述粵韻,是明代故事,亦屬傳奇一族。

撰文 : 黃紹明

 粵戲《大紅袍》,是一九六五年的制作,編劇是蘇翁,演出者是任劍輝、靚次伯和羅艷卿等,此劇源出於粵劇傳統開山戲《江湖十八本》中的《十奏嚴嵩》。據香港文化事務署資料,此彩色片存版是由美國奧克蘭華埠垃圾堆中尋回的缺本,經2004年修補複制為新拷貝,作永久保存。劇情如劇名所說,明代清官海瑞上書明世宗(嘉靖)彈劾嚴嵩的故事。而「紅袍」,根據《中國歷史系列——圖說天下》記載,是明朝一品到四品官的緋紅色官服,在「無奇不傳」的傳奇戲中,也該是海瑞的戲服了。(這故事系列還有《小紅袍》)

        粵曲《打嚴嵩》和《碎鑾輿》,秉承上述《大紅袍》粵戲,來兩曲描寫海瑞將貪官嚴世藩囚禁,驚動嚴嵩和身為後宮妃子的嚴世藩姐姐,分別親來向海瑞取人,不能如願,更被海瑞將嚴嵩杖責及把嚴世藩姐姐的鑾輿打碎的兩幕。尤其是後曲,連皇帝用的車駕也敢破壞,野史之傳耳!

在歷史的文獻上,例如明史《海瑞傳》,找不出海瑞十奏嚴嵩和碎鑾輿的故事。嚴嵩和海瑞都是明代歷史人物。嚴嵩(1480-1567),字惟中,號介溪,江西分宜人,1505年(弘治十八年,亦即弘治最後一年)考取進士而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但未獲大權,全靠十七八年後一紙青詞,才登上權力的巔峰。所謂「青詞」,是因嘉靖帝不理朝政,迷信仙道,向神仙祈福,呈獻奏章祝詞,即是「青詞」,亦稱「綠章」。無可否認,嚴嵩的文才,連一代文宗王世貞也放下殺父之仇,肯定嚴嵩的詩作而評說「孔雀雖然毒,不能掩文章」(見紀曉嵐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嚴嵩因此得皇帝的歡心,幾年內便升官至吏部尚書。這位被譽為「青詞宰相」的他(註:「宰相」只是形容之詞,因明代已無宰相、丞相之位),在嘉靖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546-1548)間,內閣只有他和他的前輩恩師夏言,再經其陰毒手段將夏言逐出內閣,流放於市,成為歷史上嚴嵩的專權二十年。不過,嚴漸年老,所作青詞再得不到皇帝的歡心,終於失寵,正是「成也青詞,敗也青詞」了!其子嚴世藩不知進退,繼續胡為,被同樣以青詞見稱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徐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嚴世藩斬首,而嚴嵩亦被降為庶民,潦倒老死。還有,據明代《萬歷野獲編》說,徐階孫女是嫁給嚴嵩孫子,嚴家被鬥,徐階之子即將其女毒死,悲乎?其實,後來真正被海瑞反貪整肅的官員是徐階父子,海瑞與嚴嵩,應扯不上關係。

海瑞(1514-1587),廣東瓊山人,字汝賢,號剛峰,回族。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才在鄉試中舉人,但宦海浮沉,大約八年後才得到京師吏部的垂青,被委以浙江淳安知縣一職。但他的大刀闊斧肅貪作風,雖得到民間的歌頌,但也得罪了全部同僚。嘉靖四十四年(1566),海瑞仍是一個京師的低級官員,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但他卻來個「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治安疏》,買好棺材,以死上疏,還譴責嘉靖帝自私、虛偽、殘忍,令皇帝怒將他罷官和入獄。十個月後嘉靖帝駕崩,海瑞被穆宗釋放,隆慶三年(1569)被升任為御史(按「監察御史」應是七品官,官服青色,但左右僉都御史則為四品,據筆者所得資料,海瑞應為右僉都御史,官服緋紅),管轄長江下游兩岸,南京、蘇州和常州等富裕地區,其間,迫使「產業之多,令人駭異」(出自明代《四友齋叢》)的徐階退回一半田地,徐的兩個違法兒子充軍。可惜他肅貪的行動過激,引起很多問題,連皇帝亦認為過份。終於,被官員聯合誣告他支持倭寇,隆慶四年(1570)又被罷官。賦閒在家十六年後,萬歷十三年(1585),以七十二歲高齡東山再起,任南京右都御史,再作反貪清官,可惜只兩年便與世長辭。(按「右都御史」為都察院正二品官)

由上述嚴嵩與海瑞的為官年份和事蹟來看,粵戲《大紅袍》與粵曲《打嚴嵩》和《碎鑾輿》中的故事,並非史實,但也算是為民間的同情海瑞,作出了正義之聲。而《海剛峰集》和多個版本的《海瑞集》亦流行於世,於是,來個「無奇不傳,無傳不奇」,產生《十奏嚴嵩》這個劇目。可惜的是,粵韻下似乎缺少了對海瑞家人悲慘命運的同情詠嘆,海瑞的三個兒子,兩個死於疫疾,一個被人殺害拋進蘇州河中,夫人悲傷上吊自殺而亡。悲夫!

《打嚴嵩》和《碎鑾輿》曲詞中,海瑞被稱為御史,如上所述這時應是1569年,嚴嵩已去世二年,嚴世藩亦早被賜死。而《碎鑾輿》曲中的「娘娘」,和粵戲《大紅袍》中的西宮妃子一樣,是嚴嵩的女兒,但歷史並無這個記載,是出現在《海公大紅袍全集》中。至於曲中海瑞和娘娘的口白對罵「海主事」「嚴貴妃」,「海剛峰」「嚴嬌娥」…,應是取材《大紅袍》中的「闖府」,其中海瑞與嚴嵩的對話是:「海御史」「嚴學士」,「海主子」「嚴丞相」,「海剛峰」「嚴嵩」,「窮秀才」「算命佬」。同樣,與《碎鑾輿》一樣,時間上證明都是虛構。而《大紅袍》戲的「海御史」,如故事說發生在嘉靖年間,官服與官位與時便不相稱。故事既是虛構,將升官提前,則屬「傳奇一族」了!

明代,承接元代的樂曲風氣,比海瑞年輕二十二年的皇族宗室朱載堉著作了舉世聞名的《樂律全書》,其「十二平均律」更被傳至歐洲,被認為是音樂的基本理論。而明曲雜劇,大行其道,由元末明初的四大傳奇戲曲「荊、劉、拜、殺」(《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和嘉靖年代的《寶劍記》、《鳴鳳記》、《浣紗記》,到中葉後的「臨川四夢」(即是《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和《南柯記》),都被列入我國古典文學的至寶。上述《鳴鳳記》是寫「雙忠八義」反嚴嵩的傳奇故事(沒有海瑞)。而《大紅袍》,在文學的角度上,未如上述的至寶聞名,應該是出自明清的民間小說《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和彈詞《海公奇案》(亦名《大紅袍》)。明代傳奇故事太多,據傅惜華《明代傳奇全目》統計有九百五十種(失傳的不知其數),故往往令人「眼花繚亂」。而上述粵劇的《大紅袍》,亦與彈詞《大紅袍》有所出入。

明末清初,在戲曲領域出現了李玉的「一人永占」四大名劇,「一人永占」是指《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四部傳奇。其中《一捧雪》和上述的《十奏嚴嵩》都被列入粵劇傳統開山戲《江湖十八本》中,《一捧雪》便是寫嚴世藩因欲貪佔太僕卿莫懷古家藏的一隻九代相傳稱為「一捧雪」的玉杯,迫害莫氏一家,老家僕莫成(一作莫誠)以身替死救回莫懷古一命,奉命執行的總鎮無奈將莫成斬殺並葬於薊州西門柳林,莫懷古逃往古北口。若干年後,莫懷古之妻攜親自養大的莫成之子拜祭莫成,與到來拜祭的莫懷古相遇,團圓結局。不過,故事中沒有海瑞,而是當總鎮的戚繼光。

嚴氏父子故事,都被粵劇界選中,列入《江湖十八本》內,可謂有幸之至了!正是:「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遺臭萬年」!海瑞服未?

----寫於二零一六年一月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