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五, 08 二月 2019 21:38

福榮街官立小學初試啼聲

Written by 
Rate this item
(0 votes)
 
文:盧青雲
 
       去看福榮街官小的同學演粵劇,一齣《寶蓮燈》之「祝婚」,令人大為驚喜。事後訪問那幾位主角,原來他們才念小二和小三,真的教人驚訝。
校長吳麗瓊告訴我,他們在零九至一零年度才推行這個粵劇計劃,一部份同學是參加藝發局資助的「學校戲曲推廣計劃」粵劇演出培訓課程,一部份同學是得到「校本支援計劃」的幫助,可以接觸到粵劇。
       今年五月二十一日在高山劇場的演出,同學們是上完了十六堂的培訓課程和三節採排之後的成果表現。「我們的目的,是吸引同學的興趣。」吳校長說:「同學們參加了團體活動,合作性加強,相互溝通也多了。」
 
發掘學生表演天份
        早在幾年前,吳校長已有意參加這類粵劇計劃,她本身喜歡粵劇,女兒亦曾在音樂節的粵曲比賽項目中獲獎。但同學們參加粵劇計劃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吳校長說:「必須學生自己喜歡,亦要有好的老師配合,得到家教會的支持。」
        現今,負責粵劇計劃的吳永茵主任和彭俊傑主任都是有心人,彭主任跟我說:「這個計劃起初的反應一般,同學們報了名參加,他們並不認識粵劇,本身也不特出。但透過這個活動,發掘出學生的表演天份,他們的可塑性甚高。」由本來的不特出,到增加了一項長處,也加強了自信。
       「很難得經過十六堂的訓練,他們竟然唱得有板有眼。」吳校長補充說:「很多同學平日甚少出聲,但上台後卻表現很好,充滿信心。」
        這十六堂培訓課程都在下課後上堂,由苗丹青與陳銘英來任教,唱做念打全部都要學。之後還有採排及響排,課程緊密。
       彭主任教中文科和普通話,他覺得這個粵劇計劃對學生的語文科有幫助。「他們認識了一種中國傳統文化,不論用字、咬音,都比前有進步。」吳永茵主任亦任教中文和音樂,當然與粵劇文化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吳主任和彭主任經常帶同學外出採排和表演,同學們對老師亦非常感激。
 
若有機會會繼續學粵劇
       幾個演《寶蓮燈》的小主角跟我談起來,都顯得很興奮。才唸小二的關芝眙扮聖母,她表示子喉的高低音較難唱,但她會努力去唱好。唸小三的江綺婷也演聖母,因為興緻高,她一點也不覺辛苦。伍麗娟和利佩佩都演劉彥昌,她們都覺得扮男裝很新鮮,以後若有機會,還會繼續學粵劇。
       吳校長見到小朋友這麼開心,她也展現出開心的笑意:「下一年如果有資源,我們也會繼續開辦粵劇活動。」
       「當我看見同學們身穿華麗的服飾,臉上的笑靨、雀躍的眼神、興奮的情緒、精彩的演出‥‥‥我不禁分享到同學們辛苦學習所換來的喜悅!聽到觀眾對學生的讚許,那份美滋滋的感覺湧上心頭。位於舊區的福榮街官立小學,究竟蘊藏了多少擁有粵劇細胞的小種子呢?這是我目前最有興趣鑽研的問題。」吳永茵主任由衷地說。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刊載於第116期《戲曲品味》月刊

Read 3190 times Last modified on 週五, 08 二月 2019 21:47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